从古至今,拥有黄金一直被人们看成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因为黄金特殊的自然金属特性,不会出现人为的数量膨胀,加上其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稳定性、便于携带等,使其成为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应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其中,在16-19世纪初期被各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体制。 1.黄金与美元价格稳定期后的第一次小牛市 1792年,美国政府规定了纸币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引入了金复本位制,黄金兑换官价约为20美元/盎司,随后黄金逐渐发展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因大量战争赔款出现严重通胀。绝大多数国家放弃了纸币兑换黄金的货币体制,出现了纸币狂贬和金价暴涨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金本位制彻底崩溃。随后英镑和美元也脱离了同黄金的原来比价关系,英镑相对黄金贬值30%,美元贬值40%,此时一盎司黄金价值到达了35美元。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原来的货币体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一个全新而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至此,美元的地位便等同于黄金,美元在这个阶段被人称为美金",原因就是其与黄金的比率非常稳定,1美元可兑换0.89克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意义非凡,为当时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初始启动资金。 3.黄金摆脱美元的束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60年代初美国卷入越南战争,致使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被迫大量发行美元,此时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已经储备了数量庞大的美元,当预见到美元的大量发行和贬值时,就开始抛出储备美元而兑入黄金,到1968年,美国官方储备的黄金仅存2.96亿盎司,而1945年有7亿盎司之多。美国黄金储备的大幅减少更加强了市场对美元即将大幅贬值而金价上涨的预期,更是促使欧洲各国纷纷抛出美元,从美国买进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