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帖子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2011-10-15 04:21
403
71530
2023-02-25 03:31
2012-03-15 12:25
2007-08-28 03:09
2935
317160
2021-08-22 13:42
续上。。。。。
... 正如前面回复中说过的,作者不认为现行的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估算银行股价值,最重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国家的信用,价值几何,无法估算;二是大型国有银行,占有的社会资源巨大,达到了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规模.如果不允许混业经营,其资产运用率可以说是相对低下的. 这些造成了量化银行类股的难度. 而作者使用的六十倍市盈估算,只是凭借经验得出的不得已的方法. 如果要具体估量各家银行发展的潜力,至少需要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以至少了解: 新业务的研发和推进情况;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成本投入情况;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模式等 这些工作,在公开的信息中虽可以获取,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另外,每家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都不相同,如果没有实地考察,恐怕是难以捉摸的. 遗憾的是,这些情况并非散户能够调查到的. 作者将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告知如下,可供读者参考: 从风险控制程度来看,大型银行明显强于中型银行. 国有几大行中,建设银行集中大量人员正在研发风险量化控制,可以说是早走一步. 中型银行中,风险控制最佳的当数招商和兴业银行,尤其在地产贷款方面,两家都有较强的控制流程,而且对历史遗留的一些不良贷款以及可能的不良贷款,均准备了100%的风险拨备. 其余的埔发,民生,发展行均在风险控制上较松.尤其前两家银行近年都被媒体报道过信贷方面出事. 在存贷款业务的市场推广方面,大型银行明显不如中型银行灵活. 招商,兴业的推广较为出众,比如在前几年的地产贷款方面,兴业银行就通过和地产中介,开发商等建立互助联盟形式,来吸引个人客户. 在大型新业务的研发上,大型银行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 如未来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出的外汇,黄金的保证金交易,在系统的研发和后台支持上,中行,交行走在了前列. 但在电子银行等未来主导业务方面,中型银行更具优势.因其网点较少,从而在电子商务上投入及推广均较大型银行得力.其中,招商尤为出色. 金融创新上,各家银行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最新的资产证券化,各家银行均纷纷跟进,埔发虽然最早进行,但市场反映平平,预期收效不佳.这方面,由于业务推出时间太短,无法予以有效评价. 结合以上的初步分析,对于资金量较大的读者,作者不认为单一买入一家银行是个好的选择,而应该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做一个组合. 作者自己的组合是:兴业,浦发,民生,近期在关注建设银行,如遇较好的回档机会,也会将其纳入组合之中. 三只重点持有股买入时市盈率均在三十倍左右,较其他银行股为低.因而成为长期组合股. 招商银行是作为中短线股操作,并没有将其纳入长期投资组合之中.理由除上面的原因,就是对其对大批学生发放信用卡的行为有所保留. 交通银行,其素质属于中等水平。 与建行等大银行相比,网点较少,但胜在人员素质较高,人均创利水平也较好. 与招商等中型银行相比,营销手段较为逊色,但风险控制程度又较民生之类银行为好. 在银行股中,属于典型的防御型品种. 银行类股中,素质最差的当属城市商业银行,客户少且单一,风险控制较差,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差.属于只能投机的品种. 对于牛市中期的银行股,作者的看法是:在现阶段,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以价格的绝对高低来衡量银行股的价值,是没有意义的,望诸位查之.
2007-11-10 10:06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2007年内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是13.5%。((完) 楼上的没有看完诺诺关于银行股的分析。。。
再简单说说银行股的问题. 银行股同样很多人说是高估,作者是无法认同这种看法的. 理由和前面论述券商股的一样.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金融创新的前夜,大浪掏沙的时候.好的银行会脱颖而出.借金融创新之机不断扩展市场,增加盈利. 未来出现上百,甚至上千元的银行股是必然的.....
[/color]今天再谈谈银行股.先讲个真实的例子. 在新浪上看到一篇搏客文章.说的是建设银行的价格高低问题.这位作者的一个朋友是个新入市的新手,一入市就要买建设银行,并认为建设银行会升到三十元.这位作者用颇刻薄的口气讥笑他的这位朋友,讥笑他异想天开,并因此做了一文.估计是想以此来提醒国人,现在的泡沫有多大. 看完这篇充满了主观臆断,对自己的朋友都能冷嘲热讽的东西,作者只觉得: 不正确的观念怎么是如此地深入人心? 稍微总结了一下,坊间对银行股的评价普遍就是贵.尤其对工行的市值一度超过花旗津津乐道,以此作为泡沫的证据. ... 作者在此纠正此认识如下: 一.花旗是个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花旗银行仅是其一分子而已.花旗直接,间接控制的公司的市值是多少?有人计算过吗? 由于中国长期不允许混业经营,束缚了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今天工行的业务主要还是单纯的存款贷款业务为主.事实上,工行绑定的资产,要开展证券,期货业务,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等都是绰绰有余.换言之,工行的资产足够一个金融控股集团运用的,但却局限给一个银行运用了. 一旦允许混业经营,今天的工行同样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其旗下的资产同样会展开分拆,那个时候,也许上市的就不止今天的601398一家,而是多家公司.那个时候你再看看单一的工行,市值是多少? 拿一个银行和一个名为银行,但资产拥有量足够金融控股集团使用的所谓银行相比,有可比性吗? 二.从日本,台湾等国的历史看,在其证券历史中,银行股的鼎盛时期,市盈率均超过了一百倍.建设银行一年盈利多少钱?三毛/股左右.一百倍市盈率是多少钱? 正是因为,举国上下,对公司价值半通不通的声音占据了主流,才导致了中国最早一批银行股在海外上市的贱卖. 所幸的是,招行以后,这种局面多少得到了改变.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资本市场.而这个市场中,银行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同样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且也是一个模仿型的制造业国家. 它的所谓泡沫经济时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无比廉价的融资.帮助了日本顺利地从模仿欧美向独自创新改变.今天的日本,在西方世界中,以时髦,以高科技而著称.没有那个看起来泡沫无比的资本市场,日本能走到今天吗? 中国新一代的读书人,读了两本西方著作就一厢情愿地把书本中的世界套用去现实世界.有了点小聪明,却以为拥有了大智慧. 作者听到的关于银行估值问题最好的一句话,出自一个普通人之口,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很多钱,但他却把投资中国银行股的理由说得无比的清晰:现在买什么股票都不如买银行安全,因为如果银行都不行了,中国就不行了. ..... 前面讲过在国家信用担保的前提下,国有银行其实是无价之宝. 今天大家都知道,中国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对环境的破坏也到了极限,因此,不能继续这种污染换GDP的发展模式了. 但是,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来创新,钱从哪里来?不可能说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因为中国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 于是,钱只有通过几条途径来,一个是银行贷款支持,这个就需要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银行方面是没有太多主动性的;一个就是通过公司上市或发行公司债.这个就需要资本市场强大而稳定.说白了就是这个市场能在高市盈率的背景下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资金,以支持这些高技术产业成型.日本当时的产业升级就是在所谓的泡沫经济时期完成的.而美国向互联网经济转型,也是在纳斯达克的极度高估下完成. 而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资本市场,绝对无法离开银行,券商而存在. 中国的经济要转型,要升级,未来银行券商的作用会大得难以想象. 因此,银行和券商股,是个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实际估值的行业. 过去的深发展,91年的时候曾经达到过13元多的价格,可复权之后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千元以上.发展的时代还是金融创新少到几乎没有的时代. 在新的时期,混业经营几乎是必然的趋势,金融创新更是大潮流,未来新的这批银行,券商股,难道不会有千元以上的价格? 所以,对于银行,券商股,读者的眼光应该看得更长一些,不要只局限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头.
今天再谈谈银行股.先讲个真实的例子. 在新浪上看到一篇搏客文章.说的是建设银行的价格高低问题.这位作者的一个朋友是个新入市的新手,一入市就要买建设银行,并认为建设银行会升到三十元.这位作者用颇刻薄的口气讥笑他的这位朋友,讥笑他异想天开,并因此做了一文.估计是想以此来提醒国人,现在的泡沫有多大. 看完这篇充满了主观臆断,对自己的朋友都能冷嘲热讽的东西,作者只觉得: 不正确的观念怎么是如此地深入人心? 稍微总结了一下,坊间对银行股的评价普遍就是贵.尤其对工行的市值一度超过花旗津津乐道,以此作为泡沫的证据. ... 作者在此纠正此认识如下: 一.花旗是个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花旗银行仅是其一分子而已.花旗直接,间接控制的公司的市值是多少?有人计算过吗? 由于中国长期不允许混业经营,束缚了银行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今天工行的业务主要还是单纯的存款贷款业务为主.事实上,工行绑定的资产,要开展证券,期货业务,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等都是绰绰有余.换言之,工行的资产足够一个金融控股集团运用的,但却局限给一个银行运用了. 一旦允许混业经营,今天的工行同样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其旗下的资产同样会展开分拆,那个时候,也许上市的就不止今天的601398一家,而是多家公司.那个时候你再看看单一的工行,市值是多少? 拿一个银行和一个名为银行,但资产拥有量足够金融控股集团使用的所谓银行相比,有可比性吗? 二.从日本,台湾等国的历史看,在其证券历史中,银行股的鼎盛时期,市盈率均超过了一百倍.建设银行一年盈利多少钱?三毛/股左右.一百倍市盈率是多少钱? 正是因为,举国上下,对公司价值半通不通的声音占据了主流,才导致了中国最早一批银行股在海外上市的贱卖. 所幸的是,招行以后,这种局面多少得到了改变.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资本市场.而这个市场中,银行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同样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且也是一个模仿型的制造业国家. 它的所谓泡沫经济时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无比廉价的融资.帮助了日本顺利地从模仿欧美向独自创新改变.今天的日本,在西方世界中,以时髦,以高科技而著称.没有那个看起来泡沫无比的资本市场,日本能走到今天吗? 中国新一代的读书人,读了两本西方著作就一厢情愿地把书本中的世界套用去现实世界.有了点小聪明,却以为拥有了大智慧. 作者听到的关于银行估值问题最好的一句话,出自一个普通人之口,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很多钱,但他却把投资中国银行股的理由说得无比的清晰:现在买什么股票都不如买银行安全,因为如果银行都不行了,中国就不行了. ..... 前面讲过在国家信用担保的前提下,国有银行其实是无价之宝. 今天大家都知道,中国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对环境的破坏也到了极限,因此,不能继续这种污染换GDP的发展模式了. 但是,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来创新,钱从哪里来?不可能说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因为中国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 于是,钱只有通过几条途径来,一个是银行贷款支持,这个就需要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银行方面是没有太多主动性的;一个就是通过公司上市或发行公司债.这个就需要资本市场强大而稳定.说白了就是这个市场能在高市盈率的背景下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资金,以支持这些高技术产业成型.日本当时的产业升级就是在所谓的泡沫经济时期完成的.而美国向互联网经济转型,也是在纳斯达克的极度高估下完成. 而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资本市场,绝对无法离开银行,券商而存在. 中国的经济要转型,要升级,未来银行券商的作用会大得难以想象. 因此,银行和券商股,是个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实际估值的行业. 过去的深发展,91年的时候曾经达到过13元多的价格,可复权之后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千元以上.发展的时代还是金融创新少到几乎没有的时代. 在新的时期,混业经营几乎是必然的趋势,金融创新更是大潮流,未来新的这批银行,券商股,难道不会有千元以上的价格? 所以,对于银行,券商股,读者的眼光应该看得更长一些,不要只局限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头. [color=blue]

[ 本帖最后由 丁丁之火 于 2007-11-10 18:05 编辑 ]
2007-11-10 09:56
原帖由 诺诺 于 2007-9-19 11:06 发表 http://www.talkfx.com/images/common/back.gif 再谈谈金融类股的估值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金融创新是金融类股上升最重要的理由. 不过,凡银行,券商股都能鸡犬升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地产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该会成为重点调控的对象,无论是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水平,还是坚决落实一定年限内不开发将没收土地,各种措施应会逐步出台,从而对地产业构成重新洗牌.最后,只有大型的全国性的垄断大企业才可能度过种种难关. 这个过程,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界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利空.这是因为中国银行业在地产上面沉淀的贷款太多,一旦出现中小地产商大面积的倒闭事件,对整个银行业会构成相当的冲击. 作者预期下一步将是银行业大力推行资产业务证券化创新的时候.能把自身的贷款业务风险尽可能转嫁去市场的那些银行将会在未来整个行业的调整中处于有利地位. 目前埔发银行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试点,不过,正如预期的一样,这种贷款资产包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 但毕竟,创新已经开了头.接下来投资者需要做的,仍然是耐心的等待,等待最具推销能力的那些银行出现.这些银行在未来应该有机会成为中国银行业界的领跑者.
我把整段话完整quote下来了,以便见证银行股的一次挫折。。。
2007-10-29 13:27
2007-10-29 23:55
17
1238
2007-11-06 03:33
2005-04-09 06:19
3284
165088
2023-09-28 02:13
2007-05-30 09:30
2007-05-30 03:12
13
1068
2007-05-30 10:03
2007-05-30 05:03
2005-04-28 02:52
343
43254
2024-08-15 10:04
2005-04-26 14:36
226
70714
2018-08-21 15:25
2006-11-12 06:17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