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1894回复:12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技术分析]漫步技术分析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0:00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漫步技术分析(一) 作者:卧 龙出处:未知 分类:理论研究 加入时间:2001年6月18日13:17 -------------------------------------------------------------------------------- 道·琼斯30种工业平均指数(DJIA)在首次冲上10000点大关时,交易所还响起了庆祝的乐声。DJIA的前身是10种股票的平均价,由查尔斯·道与爱德华·琼斯在19世纪末发表。通常认为,查尔斯·道是技术分析派的创始人。道和琼斯开创了“道氏理论”,“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奠基石。查尔斯·道认为股市价格运动有三种能明确界定的形式: 第一种是长约4年的主运动,就像海洋中的潮一样; 第二种是跨时数周到数月的次级运动,就像海中的波浪一样; 第三种是日常波动,就像浪花一样捉摸不定。 他认为投资者应当忽略这种波动。此后,各种理论、技术指标陆续出现,可谓百花齐放。波浪理论、RSI等技术指标、四度空间、螺旋历法、周期理论、阴阳烛等是比较流行的。投资界从来没有停止争论,究竟技术分析有没有用。因此,也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技术分析派、基本分析派和随机漫步派。在目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因为每一个人的自身情况并不一样,任何理论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既然三分天下的局面已形成,倒不如看看自己的情况适合哪一种理论。对于拥有资金达9位数甚至10位数的机构而言,完全采用技术分析入市买卖,恐怕没有人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因此通常大机构都拥有自己的调研人员,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投资目标。对于资金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要到处做调研,恐怕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中小投资者学习技术分析方法是实事求是的。 技术分析派未出投资大师 技术分析派初期全部采用人工作图的做法,在没有电脑的年代,技术分析师的工作十分繁重。杰西·利物摩是技术分析派的一个著名人物。他不到15岁就在股市上利用“技术分析”赚了1000美元,后来曾赚到了数百万美元。成名之后,他雇了20多名统计学家,在一个封闭的办公室操作股票。另一技术分析派有名的人物约翰·马吉(那个把猪比喻股票的人)则把杰西·利物摩当作自己的偶像。他原先是春田股票走势服务公司的分析师,1953年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他在一个极为封闭的房间里操作股票,后来和别人合作出版了一本技术分析的名著——《股票走势技术分析》。 马吉曾经作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将猪比作股票,而股价就是间接系在猪身上的长杆。我们被假定要爬在附近的树上观察杆的晃动。我们不需要知道猪的大小、颜色和种类,甚至是不是猪也并不重要。虽然有点极端,但非常直接了当地指出了股票买卖的精髓。你赚了钱是因为1元买进,2元卖出(股价从1元升到2元,相当于猪从地上跳了起来)。所以预测猪的下一个动作是最重要的。遗憾的是马吉在图表上花费了15年时间也没有跑赢DJIA和S&P500。 50年代是美股高增长的年代,处在大牛市之中,自然会出现许多优秀的人物,格兰维尔是其中的佼佼者。1957年他进入华尔街,1960年出版《争取最大利润的日常股市时机战略》。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多部技术分析方面的著作。在市场预测方面,格兰维尔从不说模棱两可的话。70年代末期,他的成绩相当优秀。1980-1981年是他的全盛时期,1981年1月6日收市之后,格兰维尔向遍及世界各地的超过3000个客户建议抛出所有的股票。第二天早上,经纪行的卖出指令如山洪爆发。当天DJIA下跌24点。4月份格兰维尔又建议买入,一日内DJIA又上升了30点。他的巡回报告会总是万人空巷。一次有观众问他,在做巡回报告会时如何分析走势。格兰维尔幽默地脱下长裤当众展示他印在短裤上的股票行情。后来。格兰维尔的预测开始落空。他预测美股将崩溃,劝说客户卖出股票,甚至还可卖空,不过,现实是美股从1982年的750点附近展开一个至今尚未结束的超级大牛市。格兰维尔自己的股票操作未能成功,最终放弃了投资。 华尔街的技术分析派高手中,也有一位女中豪杰——艾莲·嘉莎莉。她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首领”,被称作80年代的巴布森(罗杰·巴布森在1929年9月的一个午餐会上预言股中会崩溃,正如他上一年和再上一年重复指出的,结果1929年确实出现了股灾)。嘉莎莉在1987年9月劝说客户离开股市。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来临之前,她预测美股当日将下跌600-700点。当日DJIA在3个小时内跌去508点。此后她声言不再入市,因为大市仍会再跌200-400点。那次准确无比的预测使她在公司领取的薪水高达150万元/年。 这些技术分析派的顶尖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事实上到最后他(她)始终无法成为投资大师,像巴菲特、林奇那样拥有富可敌国的金钱。杰西·利物摩最后甚至开枪自杀。确实,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所以我劝诫读者,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首富,那么你不必再花心思在技术分析之上。但是,你只是希望技术分析为你战胜市场,长期保持增长从而到退休时成为百万富翁,你选对路了。 (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goldenmean 在 2004-8-5 19:31:40 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No.6 于 2007-12-25 19:36 编辑 ]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0:50只看该作者
7楼
漫步技术分析(二) 减少交易次数是技术分析派的良药 通常,技术分析越是精通的人自信心也最高,因而可能导致交易次数急增。象马吉那样,将自己关在密闭的房间里,估计可能每天都有交易。我们不清楚,在当时美国股中的交易税、佣金等比例是多少,但不会是零。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费用越来越多。这对于市值增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在中国股市目前情况下,每一个来回要损失1.5%,100个来回之后你的市值已损失近八成。我认为,技术分析专家之所以未能成为投资大师,是没有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他们把注意力放在预测股价的走势上,忽略了整体回报率。 新入市的投资者如果要在股市遨游,恐怕还是先学会少做交易。交易次数少,券商最头疼。不过为自保也只好如此。减少交易次数,着眼于中长期回报。我在两年前提出的“全攻全守操作法”(以RSI为参照),7年来共6次买卖。但每一次都是极佳的买入点。因此,取得良好的回报是在情理之中。不过,每一个新入市的投资者都想在短时间内致富,于是随着错误的增加,交易次数急升,从而导致更多的错误,形成恶性循环。 我相信,如果马吉或是利物摩能减少交易次数,他们一定也能成为巴菲特。大家亦一样。在接下来的时间,我想同大家一起漫步技术分析领域。 形态分析简明实用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它把股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它们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头肩顶(底)是相当常见的一种反转形态,形状如附图1。 与此回复相关的附件(大小:6 K)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0:53只看该作者
13楼
漫步技术分析(三) 简明实用的形态分析 在道氏理论面世之后的近半个世纪,市场出现了各种理论,着实精彩。但似乎对实战操作帮助不大,形态分析则刚好填补了这个空隙。通常,我们认为高超的形态分析员会跑在道氏理论家的前面,在牛市到来之前提前入市吸纳股票,在熊市到来之前趁高沽出持股。 马吉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中,致力于给读者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个股与平均指数之间的差异非道氏理论力所能及。在第六章中,马吉认为“细心的技术分析应该总是先于指数给出的信号让我们在遭受任何相当可观的下跌之前,了结那些已经见顶的股票,从而经常能及时将资金转向其它一些还没有完成上升过程的股票。 他说:“实际上,个股的价格也存在很大不同。毕竟,一个指数只不过是一种把许多其它数据表示在一个数据中的工具而已。”他还举例说明,1946年5月29日DJIA见顶;但泛美航空却在1945年11月出现其最高价,通用汽车则在1946年1月1顶,固特异是在4月见顶。因此,如果我们能懂得技术分析,那么就可以跑在道氏理论家的前面入市买卖。   现实是否如马吉所言?我持保留态度。目前和过去,中国股市一直有不少人建议投资者抛开大盘炒个股(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黑马推介了)。但包括推荐者在内的广大投资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至少未能跑赢大市(98年只是过去和未来都经常会重现的一年)。98年投资者有90%的人没有赢利或出现亏损,有5%的人未跑赢国债现货,包括有专业人士掌舵的证券投资基金(本文写于1999年——作者)。究竟是什么原因?除去大市不佳的客观因素之外,频繁交易是他们的致命伤。市场人士认为股票交易印花税和手续费太贵,事实上你可以二年内只做两三次交易,即使5%的印花税,恐怕亦奈何不了你(去年两次20%以上的行情,即使扣除5%的交易费用,扣除5%的误差、亦可获利20%)。再次提醒投资者,减少交易次数,这是 你驰骋股场的秘诀。 少做交易,形态分析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显得重要了。确认股价出现典型的反转形态,就应马上入市买卖。直至量度(升、跌)幅度完成之后再厘定下一步的策略。上期首先提到的头肩顶是最为投资者所熟悉的,其实头肩底的情况与头肩顶类似,只不过是图形掉转过来而已。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0:58只看该作者
2楼
漫步技术分析(四) 几项注意事项 以下几项请读者在实战中务必注意: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 (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 马吉说,他观察过的头肩顶形态中,约有30%的情况是头部的成交量大于左肩的。我认为,世间事哪有这样的规则,非左肩的成交量大于头部不可,况且如何统计左肩的成交量,是统计颈线以上的成交量的总和呢?还是最高点前后数天?因此,投资者不必对成交量太在意。 (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只要股价一天未突破颈线,投资者就不能认为头肩顶(底)已经形成。现实中,有部分技术分析人士过分敏感,一见到股价经历过一轮上升和短暂的下跌之后再次创出新高,但不久又再下跌,他们甚至不等(可能的)右肩形成便抛出持股,这样做,他们可能逃了大顶,也可能丢掉了一个大升浪。谨慎的技术分析师会等整个形态确定之后再向市场发出警告。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可以说,这是市场破坏头肩顶(底)的最后挣扎。之后,股价会继续前进,去完成量度跌(升)幅。过去,由于技术分析派数目不多,向颈线反抽时股价极少回到颈线之上。现在,懂得技术分析的人如恒河沙数,因此,反抽时股价经常会回升至颈线之上。例如前期文章中提到的深深房,97年6月因“九七概念”而冲破颈线阻力,但最终再次跌破颈线。但有时候,反抽是软弱无力的,之后便一路下挫,待完成量度跌(升)幅之后再回试颈线。 (5)关于量度跌(升)幅的问题。 一般而言,头肩顶(底)形态出现,股价突破颈线之后会出现持续下跌(上升)的情形。理 论上:最小可能的跌(升)幅是头部最高点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如果头肩顶(底)出现在一个大型的顶(底)部之中,股价肯定要完成两个最小量度跌幅,甚至是三个、四个。有时候,特别是头肩预(底)的形态过于巨大时,它反而不能完成最小量度跌幅。技术分析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07只看该作者
3楼
漫步技术分析(五) 谦受益 满招损 俗语云:谦受益,满招损。作为学子,这是必须牢记的;作为投资者更应铭记于心。股票市场诞生至今,历经三百年,其间无数先人和前辈为这个市场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单是投资理论这一支干,不知有多少英雄好汉。成为巨人者自有其能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虚心向大师们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无知者才会轻视前人的成果。例如有人认为波浪理论只是“凑数”,又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并非时间之窗等等不一而足。任何股市分析理论只能逼近股价运动的轨迹,是否成功还要看个人的修养。水平低者只会抱怨这个理论无用,那种方法无效。如果有一种方法能保证有80%的准确率(不用100%),天下早已没有穷人了。对技术分析理论和方式,应有正确的态度。浅薄的攻击不代表你比它们高明。   马吉虽然败在DJIA的手下,但其错不在其理论,而是在于频繁的交易。因此,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其著作《股市走势技术分析》仍被视为技术分析领域的《圣经》。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宁愿花二、三元去买吹嘘黑马的小报,亦未必买马吉的代表作。在4000万投资者中,又有多少人拥有本杰明·格雷罕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呢?是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够稳当吧?确实,站在地上比较安全,但那样永远不可能看得远。 尽管马吉的《股市走势技术分析》写于五十年代,但现在看来,仍然令人感到振奋。作为新手,应当视此书为教科书。作为老手,也可放于枕边常作参考。 斜线三角形也是反转形态 头肩顶(底)是典型的反转形态,作为变形,又出现复合头肩顶(底)、双顶(底)、三重顶(底)等。依我的意见,可以归成一类。甚至圆顶(底)都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另外一些反转形态则有较大的区别。我将它们统称为“斜线三角形”(见附图1)。 [ 此消息由 风云 在 2004-01-06.19:14:17 编辑过 ]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19只看该作者
4楼
-- 附图1中,图a和b是水平三角形反转形态。通常,这类图形只有25%左右的机会形成反 转,其他75%的情况被看作是中继形态。作为变种,三角形的任一边都可能是与横轴平行的从而形成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既然可能是中继形态,也可能是反转形态,投资者在实战中务必小心,须在形态确认之后再动手。 理论上,三角形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这与中继形态的三角形没有区别), 当价格突破三角形之后,成交量会重新增加。实战中,底部三角形向上突破必需成交量的支持,否则,可能会转化成其他的中继形态。同时,要留意其他技术指标是否配合。[ 此消息由 风云 在 2004-01-06.19:21:00 编辑过 ]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28只看该作者
8楼
在附图1中,图c是另一种三角形的见顶形态,我们可以称之为扩张三角形或倒三角形。这种形态的出现,通常显示市场的情绪化达至沸点。短线客的进进出出是造就扩散形态的主要力量。在这种形态中,由于市场气氛仍然相当热烈,因此,成交量呈不规则排列,但总体看不存在逐步萎缩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在扩散形态没有完成之前,很难发现它的踪迹。有时候,当我们发现扩散形态的时候,再下手恐怕为时已晚。当然,这并非说明扩散顶部没有用处,它至少给我们一个信号,价格可能已进入熊市。1929年美股见顶,它当时出现的顶部形态,正是扩散形态。如果本杰明·格雷罕姆知道这是反转形态,也许他就不会在那场股灾中损失70%了。DJIA从386点跌至1932年7月最低的40点,跌幅高达九成。 没有扩散形态的底部?有,但不能成为常见的形态。马吉在《股市走势技术分析》一书中也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他说阅图成千上万,仅在某些指数中偶见一二。显然,扩散形态的底部缺乏群众基础,因为经过长期熊市的煎熬,投资大众难以再掀热情。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32只看该作者
5楼
漫步技术分析(七) 能预知未来的技术分析 随着长虹宣布旗下产品大幅降价,以及康佳等厂商积极跟进,显示彩电的“C浪”已经开始。尽管有彩电生产商(如厦华)提价,但最终未能挡得住潮流。你毋需懂得供求关系,又或者这是通缩的特征,只需将每月彩电价格画在坐标纸上,运用你所学到的技术分析来判断,你会知道终有这一天的到来。同样道理,将股价画在坐标纸上,也可以预知股价的未来走向。这确实是很奇妙的事情。 尽管很多人反对技术分析(包括林奇等投资名家),但是某些时候技术分析的神奇预言却又令人叹为观止。最为值得称赞的例子是对1987年股灾预言。据我所知,有两位技术分析派的顶尖高手在灾难之前就公开预言,他们是Robert Prechter和艾莲·嘉莎莉。对此,《漫步华尔街》的作者马尔基尔教授却不屑一顾。他认为简单的持股组合(长期持股)远比技术分析高明。我想,也有道理。但是,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意志坚强的年轻人在1987年7月兴致勃勃入市,准备通过简单的持股组合作长线投资,期望到退休时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不到半年,他的市值损失了50%,你认为他会怎么想。运气好的话,在近两年后他才挽回损失。如果他懂得技术分析,则等到股灾之后按技术指标入市,他肯定会开心得多。 楔形的魅力 一个典型的楔形正如前面文章中附图1中的图e和f。 与此回复相关的附件(大小:14 K)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34只看该作者
12楼
-- 股价在主要趋势上的波动不断收缩,到最后形成反转,这种形态的出现,表明中场追高意愿逐步消减。稍有卖压,股价反转成了轻而易举之事。[ 此消息由 风云 在 2004-01-06.19:36:46 编辑过 ]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45只看该作者
10楼
漫步技术分析(八) 楔形注意事项 在楔形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和其他典型形态一样,须待突破之后才可认为股价逆转,并入市操作。不轻易在未有明显信号发出之前动手。因为,某些时候,上升楔形(特别是它的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会是一个中继形态.(2)观察楔形突破时的力度。力度越大,其后的运行幅度也越大。突破时软弱无力,小心股价演变成另外规模更大的形态,例如下降楔形变成下降通道。 3)当股价的走势虽然可能在形成下降楔型,但其实如果股价下跌幅度超过50%,那么投资者就应当注意这个正在形成当中的下降楔形并非是一个标准的形态,它只是下降速度在减慢而已。在对数图上,这类下降楔形往往是变成了下降通道。 (4)如果一个规模较小的楔形出现,它往往成为波浪理论中的第5浪。其内部结构是3-3-3-3-3。艾略特认为、这是市场气数将尽的征兆。有时候,C浪也会出现这种形态,甚至第1浪(或A浪,以5-3-5-3-5-3型态出现)亦偶有所见,波浪分析师对于此类型态成竹在胸。 扩散顶部的再讨论 前面简单介绍过扩散顶部,但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这一期来看看一些实例。附图4是ST海洋(0658)走势图 很明显,我们在图上见到了一个十分清晰的扩散顶部跌破底边之后出现急跌。 扩散顶部的出现,是多空双方激烈争斗的结果,投资者在实战中应警惕,否则很容易就会在随后的向下突破中招致重大损失。[ 此消息由 风云 在 2004-01-06.19:46:07 编辑过 ]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48只看该作者
6楼
漫步技术分析(九) 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石——道氏理论面世百年,波浪理论发表至今60余年,形态分析也有40-50年历史,江恩理论以及其他的一些主要的技术分析理论都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许多分析员却偏偏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而是研究庄家去了。靠旁门左道不会有好成绩,要发达致富就要远离庄家。  更新“技术分析”观念 一般认为,技术分析不理会价格背后的基本面情况,把价格看成是一个符号。技术分析的作用是预计这个符号的变化。而基本分析则是透过对公司或客观面的分析,判断股价是否抵买。市场经常批判技术分析,认为知道的人多了,就不灵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懂基本分析的人也不在少数,并不能说基本分析也没有用处了。入行七年来,技术分析给我带来的好处远远多于坏处。我想,大多数技术分析派人士应当更新有关“技术分析”的观念。不应把技术分析局限在股价或平均指数上,而要把她放到各个领域。例如对物价指数进行波浪划分,观察GDP曲线的走势等。我认为这是技术分析进攻基本分析,但基本分析却毫无还手之力。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我对若干条曲线作出预测,包括GDP增长率、国民经济综合评分等重要数据。97年第4季度预测若98年GDP增长率低于8%则跌破三角形,后市持续寻底。98年第一季度预测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将会出现C浪4反弹,结果GDP增长率从最低的6.8%回升至8.3%水平;当然,这还不能作为“法律上”的证据证明技术分析进入基本分析领域是有用的,但对于只为自己负责的投资者来说,是更新旧观念的时候了。  中继(巩固)形态 许多投资者都喜欢刨根问底,例如最近几天股市急挫不少人又向我打听原因,我想市场中卖方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他私人的沽售原因。股市的升跌在每一刻都有若干原因,其中A是最重要的,B是其次、C是再次……。不过,我却又不知道A占的比重是多少,B占的比重是多少,C又占多少……。所以,我根本无法回答“为什么”。即使我知道(恐怕我要向交易所查询卖出股票数量最多的前10名投资者然后致电他们寻求答案),股价也已跑得老远了。而且对于我的帐户增值毫无帮助,甚至还损失了电话费。因此,我不会在这方面花费任何功夫,也劝读者把精神放在股价的中长期走势上。回到形态分析上。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反转形态,这一期想探讨下一中继形态,也称巩固形态。顾名思义,中继形态是指股价上升(下跌)一段之后出现暂时的停顿,其间股价走势形成某些常见的形态,之后又继续其原有的运动。无论是头肩顶,圆顶还是三角形、楔形等都可能是中继形态。 形态分析的奥妙之处其实是看股价向哪一头突破。例如股价原来是上升的,形成头肩顶后下跌,这便是反转形态;相反,股价如果继续上升,则是中继形态。附图1显示了几种典型的中继形态。其中a和b是三角形,它可以是水平三角形的任何一种。如果原先可能变成三角形的股价走势后来扩阔波动空间,那么它就变成了矩形,如图c和d把矩形的顶边和底边稍稍移动一下,就可以得到图e和f,这又变成了中继形态的楔型。 与此回复相关的附件(大小:16 K)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53只看该作者
11楼
中继三角形随处可见 现实中,中继三角形随处可见,因为形态分析中的三角形毋需象波浪理论中的三角形一样,需要5个子浪。 楔形是熊市反弹最常见形态 马吉在《股市走势技术分析》一书中认为,楔形是熊市反弹最常见形态。可以想象,熊市中股价下跌速度比较快,但反弹时速度则马上放慢,股价上上落落几个月也不能重返历史高位。而一旦购买力消耗完毕,股价马上下挫。不久又再创新低
风云
注册时间2003-01-06
楼主发表于:2004-01-06 11:55只看该作者
9楼
漫步技术分析(十) 形态分析直观而简单,正常人不用10分钟便可以学会,但能否学以致用则要看各人的造化 。一般而言,技术分析派人士能在市场多年屹立不倒的,大多属“忍”字派。因为技术分析把基 本因素撇除,这就等于墙头草,吹东风就向西倒,吹西风就向东倒,完全没有个人的喜爱,容易受市场影响。如果投资者不守纪律,随便入市,那么很容易遭受损失。形态分析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形态,完全是靠观察,只有形态出现了才知道)确是给投资者带来不便。因此,有人便向其他方面探索。 另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理论 周期理论是另外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理论。历史上,出过许多大师,最为人所熟悉的是伯恩斯坦。不过,周期理论体系又可以细分多个派别,总括而言,可以分成两类:1)固定频率;(2)可变频率。周期理论源于自然,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左右(以秒计算则更精确),水星周期是87天,市电的周期是0.0167秒,某些浮游生物的生命周期约数天……等等。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现象启发了人类。由于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其行为也必定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因此,以“周期”来分析股市肯定行得通,问题是如何找到规律。 传统的周期理论以固定频率为主,追随者主要视点是股价的底部(顶部被证实难以找到固定的周期)。通常的做法是不完全归纳法: (1)选取任意两个比较重要的低点; (2)如果向前或向后上述低点的周期再重复出现三次(总共四次); (3)基本上可以认为价格指数存在这样的周期。 请记住,以上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能保证答案完全正确。许多分析员忘记了这一点,因此造成失误。也有许多人因此不相信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有政策利好或利空便会打乱周期,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但结果却是,往往最后一刻底部神奇般显现。有些分析员则犯了另外一种错误,当可能的周期只出现过一、两次便匆匆忙忙宣布发现新大陆,结果自然是失败。最近的例子就是深沪股市从98年8月18日反弹至11月17日共运行约13周,而从11月17日下跌至99年2月8日也大约花去13周时间,于是有不少人马上便联想到2月8日以后的上升也应维持13周时间。由于违反周期理论的测市规则,结果自然失败(事实上2月8日以来的反弹是运行了约7周)。这里顺便插一句,不少股市评论员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知识,往往连一些基本规则也搞错,有人认为98年6月以来是倾斜三角形的C浪,他说“艾略特称之为前置倾斜三角形”。我从未“听讲”过艾略特有此一说,前置三角形只出现在A浪或第一浪中,以5-3-5-3-5的型态出现,与V浪或第五浪的倾斜三角形3-3-3-3-3型态差别甚大。这不是什么高深学问,只是波浪理论的基本规则。 固定周期需注意的问题 寻找固定周期其实并不难,尽管新兴的中国股市被人称作“政策市”,但也已有自己固定的周期,更不用说外国成熟的股市了。投资者只需注意以下几点便可: (1)可统计的样本至少4个,否则只能当作猜测而已。这是传统的规则;其实为什么是4个而不是3个或5个、6个呢?我也想不通,但和波浪理论规定5升3降一样,估计是一种约定俗定的表达式。一般而言,少于4个样本的周期可靠性太差,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世间事物是运动的,周期也是运动的。当市场人士习惯某种波动模式时,市场却转向新的波动模式了。当市场人士习惯5个月的周期时,市场可能已转向4个月或8个月的周期了。 (2)周期允许误差。如果分析师确定某一种价格指数的周期是10个月,那么应当允许下一个低点出现的时间不一定非要10个月以后,它可能出现在9个月之后或者是11个月之后。传统的规则认为,周期本身允许有+15%的偏差,即最大误差理论上是30%。不少人一听到允许误差率最大高达30%,马上就放弃了,其实,股市哪有标准答案,如果有,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 (3)每一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越长或越短,其可操作性就越差。如果周期所经历的时间以年为单位,按15%的误差,时间之窗可能长达两三年。如果周期只历时数天,那么在T+1的环境也缺乏操作性。我自己愿意寻找历时三个月到一年之间的周期,我认为这是追求综合效益的最佳路线。 (完)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