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力推四类中国股
摩根大通力推四类中国股
2006-08-25 06:00 东方财富网
【前言】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大通近日举行了全球路演活动,认为内地最值得投资得股票如下:一是以港口为代表的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二是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三是以炼油厂、发电厂为代表的毛利率触底回升及前景不断改善的公司;四是正在快速重组,并且龙头公司将会从中受惠的行业。以煤矿采掘业、铝业为代表。
==本文精彩导读==
1、摩根大通力推四类中国股(本页)
2、长期牛市大幕将拉开 七大投资机遇凸现!
3、新动力铸就新格局 A-H联动揭示大盘动向
4、突破有效性待定? 基金新思路催箱体走势
(注:看法一致) 摩根大通力推四类中国股 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仍在等待中国将QFII的大门开得再大些。刚刚结束为期几个月的全球路演活动之后,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李晶(JING ULRICH)称:“相对目前的QFII额度,国际投资者的热情实在太高了。” 在接受了上百家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类问题咨询之后,李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是否应该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前景如何?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经济通胀的主要推动力?哪些行业的前景最好?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宏大,但中国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所占权重仅为0.7%。而日本的权重是10.5%。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已经无法不令这些国际投资者开始关注。 “中资股是否将持续跑赢亚洲市场的大势?” 面对投资者的问题,李晶的回答是:“肯定会。” 全球资本的持续流入,尽管实施了宏观调控,但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企业盈利持续上升是李晶对中国市场坚定看好的三个理由。 她认为,中国强劲的长期趋势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支持市场看好中国及亚洲的长远发展,而全球基金将在中国及亚洲投入更多的资金。 目前QFII的投资额度已经达到75亿美元,据政府计划2006年年底之前配额将增加至100亿美元。按照行业细分,QFII在A股的分布主要包括商品、机械及设备、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以及制药和石化等行业。 “未来15年,或许QFII的资金总量将会占到A股的50%。”李晶乐观预期。 由于受限于QFII的门槛和额度,对于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来说,投资H股是配置中国股票分享经济增长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径。而摩根大通对此的建议是,投资四类最看好的股票:一是以港口为代表的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二是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三是以炼油厂、发电厂为代表的毛利率触底回升及前景不断改善的公司;四是正在快速重组,并且龙头公司将会从中受惠的行业。以煤矿采掘业、铝业为代表。(国际金融报 安明静) 摩根大通看好5类行业 “过去的数周里,我们在全球的路演会见了500多家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都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股市”,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Jing Ulrich)今天上午告诉记者,“很多大基金的经理都表示,会考虑在3-5年的时间里,向中国和亚洲市场投资。” 她表示,下阶段摩根大通看好的行业有5大类,一是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比如港口;二是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比如保险公司等;三是毛利率触底回升及前景不断改善的公司,比如炼油厂、发电厂;四是正在快速重组、并且龙头公司将会从中受惠的行业,比如煤矿采掘业、铝业等。
还有一类,李晶表示,则是受惠于人民币升值最明显的行业,比如航空业、地产业。
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李晶表示,中国上游资源短缺,下游产能过剩,由此造成目前同时存在通胀与通缩,“我们用Biflation(双通货)来形容这样的情况”。她预期通胀将持续温和,并且政府不必再出台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她同时强调,中国向欧美等国输出通胀的压力有限。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问题,李晶表示,从前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筹资金,也就是保留盈利,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并不向政府分红,这部分企业可利用大部分盈利进行再投资。“尽管进一步收紧银行贷款可以抑制短期投资增长,但我们预期,企业保留盈利以再投资的趋势短期不会得到扭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短期很难降下来。” 摩根大通:中国通缩与通胀共存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JingUlrich)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中国目前存在“双通货”现象,即同时存在通胀和通缩。她还预测中国的通胀将持续温和,中国转嫁至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有限。 “我认为中国现在是通缩与通胀共存。”李晶解释说,中国的商品对原材料的需求推高了物价,从而形成了通胀,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低廉,整体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制造品价格非常低,这又形成通缩。 “所以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的影响有两重,上游产品通胀,下游通缩为主。” 她分析说,中国对上游的原材料需求非常大,所以把整个国际价格提得很高,但是因为产能过剩,所以国内消费价格提不上去。这在价格走势上,就体现为生产价格指数(PPI)高于消费物价指数(CPI)。1994年到1996年的CPI在PPI之上,但2002年以来情况完全相反,CPI持续低于PPI。 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李晶表示:“我们觉得中国的CPI会比较温和,提高速度不会很快。” 她还预测,QDII将在未来12个月获得20亿美元的投资配额,QFII的投资额度年内将有望再增25亿美元。 李晶表示:“目前境内的投资者对于QDII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一开始银行QDII和基金QDII等额度还是比较低的,我想在三年到五年之内这个数字会增长很快,可能会超出QFII额度。”(第一财经日报) 摩根大通:更多国际基金将投资中国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的李晶(JingUlrich)最近在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做了一次全球的路演,大概会见了500多家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而李晶的建议也是买入中国股。 李晶发现,欧美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并且对中国的股市非常看好。她预计明年或者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更多的国际基金会投资中国或亚洲。 李晶告诉这些投资者,中国的A股和H股将能够跑赢亚洲大市。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势头非常强劲,同时,她认为,现在的宏观调控不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有大的影响。 李晶建议国际投资者投资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比如港口;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比如保险公司。在行业层面,一些炼油厂、发电厂近一两年来盈利情况不是很好,但毛利率将触底回升而且前景不断改善;正在快速重组的行业,包括煤炭采掘业、铝业。李晶认为,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行业包括电子、运输、普通机械、电子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的行业,这些行业上半年的增长率是最优秀的。(第一财经日报) [ 本帖最后由 Koenig 于 2006-8-25 09:08 编辑 ]
(注:看法一致) 摩根大通力推四类中国股 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仍在等待中国将QFII的大门开得再大些。刚刚结束为期几个月的全球路演活动之后,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李晶(JING ULRICH)称:“相对目前的QFII额度,国际投资者的热情实在太高了。” 在接受了上百家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类问题咨询之后,李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是否应该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前景如何?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经济通胀的主要推动力?哪些行业的前景最好?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宏大,但中国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所占权重仅为0.7%。而日本的权重是10.5%。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已经无法不令这些国际投资者开始关注。 “中资股是否将持续跑赢亚洲市场的大势?” 面对投资者的问题,李晶的回答是:“肯定会。” 全球资本的持续流入,尽管实施了宏观调控,但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企业盈利持续上升是李晶对中国市场坚定看好的三个理由。 她认为,中国强劲的长期趋势及资本市场改革,将支持市场看好中国及亚洲的长远发展,而全球基金将在中国及亚洲投入更多的资金。 目前QFII的投资额度已经达到75亿美元,据政府计划2006年年底之前配额将增加至100亿美元。按照行业细分,QFII在A股的分布主要包括商品、机械及设备、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以及制药和石化等行业。 “未来15年,或许QFII的资金总量将会占到A股的50%。”李晶乐观预期。 由于受限于QFII的门槛和额度,对于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来说,投资H股是配置中国股票分享经济增长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径。而摩根大通对此的建议是,投资四类最看好的股票:一是以港口为代表的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二是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三是以炼油厂、发电厂为代表的毛利率触底回升及前景不断改善的公司;四是正在快速重组,并且龙头公司将会从中受惠的行业。以煤矿采掘业、铝业为代表。(国际金融报 安明静) 摩根大通看好5类行业 “过去的数周里,我们在全球的路演会见了500多家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都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股市”,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Jing Ulrich)今天上午告诉记者,“很多大基金的经理都表示,会考虑在3-5年的时间里,向中国和亚洲市场投资。” 她表示,下阶段摩根大通看好的行业有5大类,一是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比如港口;二是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比如保险公司等;三是毛利率触底回升及前景不断改善的公司,比如炼油厂、发电厂;四是正在快速重组、并且龙头公司将会从中受惠的行业,比如煤矿采掘业、铝业等。
还有一类,李晶表示,则是受惠于人民币升值最明显的行业,比如航空业、地产业。
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李晶表示,中国上游资源短缺,下游产能过剩,由此造成目前同时存在通胀与通缩,“我们用Biflation(双通货)来形容这样的情况”。她预期通胀将持续温和,并且政府不必再出台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她同时强调,中国向欧美等国输出通胀的压力有限。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问题,李晶表示,从前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筹资金,也就是保留盈利,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并不向政府分红,这部分企业可利用大部分盈利进行再投资。“尽管进一步收紧银行贷款可以抑制短期投资增长,但我们预期,企业保留盈利以再投资的趋势短期不会得到扭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短期很难降下来。” 摩根大通:中国通缩与通胀共存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JingUlrich)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中国目前存在“双通货”现象,即同时存在通胀和通缩。她还预测中国的通胀将持续温和,中国转嫁至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有限。 “我认为中国现在是通缩与通胀共存。”李晶解释说,中国的商品对原材料的需求推高了物价,从而形成了通胀,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低廉,整体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制造品价格非常低,这又形成通缩。 “所以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的影响有两重,上游产品通胀,下游通缩为主。” 她分析说,中国对上游的原材料需求非常大,所以把整个国际价格提得很高,但是因为产能过剩,所以国内消费价格提不上去。这在价格走势上,就体现为生产价格指数(PPI)高于消费物价指数(CPI)。1994年到1996年的CPI在PPI之上,但2002年以来情况完全相反,CPI持续低于PPI。 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李晶表示:“我们觉得中国的CPI会比较温和,提高速度不会很快。” 她还预测,QDII将在未来12个月获得20亿美元的投资配额,QFII的投资额度年内将有望再增25亿美元。 李晶表示:“目前境内的投资者对于QDII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一开始银行QDII和基金QDII等额度还是比较低的,我想在三年到五年之内这个数字会增长很快,可能会超出QFII额度。”(第一财经日报) 摩根大通:更多国际基金将投资中国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的李晶(JingUlrich)最近在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做了一次全球的路演,大概会见了500多家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而李晶的建议也是买入中国股。 李晶发现,欧美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并且对中国的股市非常看好。她预计明年或者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更多的国际基金会投资中国或亚洲。 李晶告诉这些投资者,中国的A股和H股将能够跑赢亚洲大市。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势头非常强劲,同时,她认为,现在的宏观调控不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有大的影响。 李晶建议国际投资者投资不受宏观调控影响的公司,比如港口;受惠于利率上升的公司,比如保险公司。在行业层面,一些炼油厂、发电厂近一两年来盈利情况不是很好,但毛利率将触底回升而且前景不断改善;正在快速重组的行业,包括煤炭采掘业、铝业。李晶认为,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行业包括电子、运输、普通机械、电子机械、有色金属冶炼的行业,这些行业上半年的增长率是最优秀的。(第一财经日报) [ 本帖最后由 Koenig 于 2006-8-25 09:08 编辑 ]
2楼
看法趋同、策略一致导致走势僵局
突破是否有效取决机构资金
尽管中期来看,加息及与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的各种紧缩预期仍将会对股市中期走势产生影响,但就短期而言,大盘在本周经历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反弹后,加息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已经被基本消化。
从股指波动区间看,加息前沪综指在1600-1620点区域,多空双方基本达成平衡,而大盘在经历了周二、周三的试探后,周四不仅成功站在1620点上方,而且还创出8月以来的收盘新高。从成交量来看,沪市周二、周三连续两日总成交金额超过150亿元,虽然仍处较低水平,但较前期平均120亿元的规模仍有明显放大,说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热情正在逐步提高。
不过进一步分析,虽然加息因素已经被市场消化,但是当前大盘这种进退两难的横盘局面似乎仍难打破。从本周盘面来看,市场热点虽然不断出新,但超跌反弹仍是主要特征,而且绝大多数热点都集中在以游资为主导的科技等概念股和题材股身上。显然,这些股票的短线走强与近期游资的再度活跃有关,但持续性明显不足。而真正能够主导市场、提振人气的蓝筹品种却多数处于“休眠”中,除了部分明显估值偏低、业绩增长超过预期的品种,如地产、有色金属板块等有明显的机构资金流入外,其他多数基金重仓股都表现为缩量整理态势,交投始终没有明显放大,说明机构对近期市场仍然持谨慎态度。而基金等机构的这种不作为态度,最终也就直接导致了近期市场的持续地量僵局。
有意思的是,从近期机构对市场主要观点看,虽然多空双方分歧明显,所持理由也不尽相同,但对市场中长期继续走牛的观点却是空前一致,并且目前绝大多数机构对于近期大盘的分析也相当一致,即普遍认为中期调整并没有结束,而分歧更多只是集中在调整幅度和时间等细节上。其中,乐观者认为沪综指调整到1550点附近已经基本到位,10月以后可能就有望继续展开攻势,但少数悲观者则把调整目标位看到1500点以下,再次出现行情可能要到年底前后。表现在操作策略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同特点,即对于一些成长良好、预期明确的优质股采取坚决逢低吸纳的建仓策略,而对于部分高估品种则寻找机会适当减磅。这种策略导致盘中极少出现放量杀跌走势,并使得市场持股心态始终稳定,对现有持仓结构进行调整成为多数机构操作策略的主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机构观点以及策略上的这种显著趋同特征,也是导致市场维持平衡格局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技术面看,沪综指近期或将面临突破。首先,8月以来,沪综指波动区间始终在1550-1620点区域,并且已经连续3次冲过1600点后回落,而周四初步收在箱体上沿1620点之上,说明多方近期已经有所准备;其次,从均线系统看,沪综指在连续两次下探1550点支撑后,得到半年线的强有力支持,而其他几条中、短期均线则呈现胶着态势,并且多条均线开口呈现迅速收窄态势,技术上即将面临突破;另外,从周四盘中热点看,G招行、G长电等权重股以及次新板块的全面崛起,似乎也在说明多方上攻意愿正在逐步增强。事实上,近期游资的渐趋活跃除了跟权证市场投机资金回流有关外,也与逐步认为当前市场这种上下胶着的僵局有望被打破有关。不过,仅仅依靠投机品种的再度活跃只能在短期起到维持市场人气的作用,缺乏持续性热点仍是大盘不能实现向上突破的瓶颈,而基金等机构是否采取主动性操作才是决定大盘最终实现向上突破的关键。(北京首放)
基金新思路催生箱体走势
随着基金中报陆续公布,基金对A股市场的最新观点也逐渐为市场所熟知,基金的新观点渐成市场的新焦点话题。
基金经理趋于谨慎
从基金中报来看,基金经理们一改上半年的积极乐观看法,不少基金经理认为,中国股市整体低估现象已经明显改观,继续大幅上涨动力减弱,受利空因素影响,下半年市场震荡会有所加剧,短期将面临波动,结构性分化在所难免。
正由于此,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思路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对市场运行格局的看法有所改变,不再坚持A股市场将长期运行在牛市盘升格局的观点,而是认为股指在牛市周期中也有调整的压力。因此,下半年股指“箱体运行论”开始成为基金经理们的主基调。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市场运行趋势观点的改变,基金投资操作策略也由积极进攻转向防御,“轻指数、重个股”的观点也迅速成为基金的主流看法。
箱体中挖掘新强势股
目前基金经理们开始对上半年行情进行反思,一方面是对市场趋势的反思,即对上半年所形成的乐观牛市的看法逐渐转变为箱体思路。另一方面则是对市场热点的反思,即对上半年的主流热点予以减持,而逐渐偏向于挖掘新的强势股。
而从基金中报的相关信息可知,基金挖掘新强势股路线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优质资产,包括IPO所带来的优质新股,也包括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所带来上市公司新的优质资产,拥有这些新优质资产优势的个股往往会成为近期市场的新强势股,如江山化工、保利地产、G中宝、G兴发等。
二是行业新动力或基本面出现新增长动力的个股。因为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每时每刻都在出现新的变化,比如说疫苗行业的G中牧,符合产业政策以及上市公司具有内在整合能力的个股有望得到基金的关注,从而出现了持续走高的K线走势,成为近期A股市场的上升动力。看来,基金的新思路的确在引导着A股市场的发展方向。(江苏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