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技术]交易瓶颈,如何打破。
投资者1
资金大了之后都容易出现瓶颈。(不管是做大还是做的资金大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上的瓶颈,一是心态上的瓶颈。
技术上的瓶颈也分几种:
1)自身技术积累不足的带来的瓶颈。
比如新价值还有世通这类的,只会做牛市,不会做熊市。资金突然大10倍甚至100倍以后,突然发觉不会做了,连止损都止不了。没法做。看起来是流动性不足,实际上还是技术积累不够。水平达不到操作那个级别资金的要求。这个瓶颈只能通过逐步上量的办法来解决。暴发性的规模增长实际是场灾难。
2)模式的瓶颈
只看一两天行情的模式做大资金瓶颈很大。
比如说有的游资做不来蓝筹股,上亿的资金还在做隔日超短,不会持股赚钱,这个技术瓶颈相当的大,做下来的效果可能还跑不赢大盘,要上台阶就很难。
心态上的瓶颈就更多了:
有些赚钱赚多了,觉得够了,不想做了,没赚钱的欲望了。那瓶颈马上就到,以后基本就靠天吃饭。
有些心里承受能力差带来的瓶颈也很大,习惯了一天几万几十万输赢的到了一天盈亏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心里承受能力提升不上去,也是瓶颈之一。
慢慢做大的资金在这个方面表现要好得多,突然做大资金的,往往不过关。
职业股民就在遇到并突破一个个瓶颈后进步的。
不错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瓶颈。有些是技术上的,有些是心里上的。突破瓶颈的过程大多也是通过积累、领悟、突破来完成。
每一次资金的进级,其实就是一次晋升的过程。
循序渐进最好,缺乏积累的过程,暴发性的规模增长不是好事是灾难。
其实公募基金如果没有仓位的硬性限制,从能力上来降,能胜任他们那种资金规模的人才也不多,原因可能就是缺乏这个过程。
10年以下的从业经历如果操作上百亿以上资金的规模,那就等于是拿那么多钱来开玩笑,那要交的学费就太大了。
投资者2
成功的交易=正确的方法+长期的坚持。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迈不过第一个门槛,就是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找到能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术的层面。当然只要够聪明,肯思考,而且有长期的实际投资经验,我相信第一个门槛,无论如何是能迈过去的,也就是摆脱散户思维,开始实现盈利。
少数人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但却仍然难有作为,就是因为没有能长期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策略,看重短期收益,什么能赚点短期利益就违背交易系统去搞一下,在交易系统困难时期出现回撤的时候更是难以坚持,没能实现一致性,这是道的层面。而这个门槛才是最高的,不仅需要丰富的实际投资经验,对于交易系统和市场的深刻认识,还要自身的性格、价值观和对于世界的理解,达到一个境界,能够驾驭和坚持交易系统才行。把交易系统当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把交易系统融入思想,把交易系统融入灵魂,跟交易系统融为一体,达到无为而治,被动投资的效果,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当然,一致性的问题可以用程序化交易来从技术上完美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如何坚持执行程序化交易的每一个交易信号,在交易系统不断回撤中如何保持信心,控制风险,继续坚持,其实也是一样的难题。
投资者3
我常常将操盘训练比喻成玩汽车
1.会开车
2.会修车
3.会改装车
4.会根据情况设计制造普通车
5.有自己的理念,创造新概念车
如果放在操盘上就是:
1.会心态平和的执行普通系统(入门)
2.系统出问题懂得解决的方法
3.能够以常用系统为基础,经过适当修改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
4.已经熟练掌握开发系统
5.有自己的投资哲学,根据投资哲学独创投资系统
每一步中都有若干瓶颈,每一步向下一步迈进都存在瓶颈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学会开车就准备大干一场了,心态根本做不到操作中的无我,于是,什么止损、止盈、空仓、持有等等环节心态不好将伴随始终,成为永恒的瓶颈......
投资者4
一般来说,交易者在成长过程中会都经历“瓶颈”,主要表现为:
1、思路停滞;
2、无论怎样优化交易系统,系统表现都难以改善,甚至倒退;
3、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
我们先说最后一种情形——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之所以先说这种情形,是因为本质上这是一种“伪瓶颈”——是交易系统处于回调期,而非交易者处于瓶颈期。
任何交易系统都有特定的回调期,例如——
趋势交易系统,在震荡市中处于回调期;
震荡交易系统,在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长线交易系统,在弱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短线交易系统,在强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大仓位交易系统,在小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小仓位交易系统,在大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无论怎样优化,在和交易系统核心理念处于逻辑对立的市场状态中,交易系统无可避免的会进入回调期。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这是系统化风险,并非人力可以左右。
因此,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后,继续强行优化,边际效用会越来越明显;稍有不慎,还会进入“负增长”。这个时候,交易者的最优选择,是尽人事,听天命,一致性的执行交易系统,静候系统回调期度过。当然,“尽人事,听天命”的前提,是审慎的系统化交易者。对于非系统化交易者,没有一致性的标准,“回调期”的概念自然也无从谈起。
◆狭义层面的瓶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觉得和交易相关的知识,自己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无论看什么书(或者同他人交流),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老生常谈。但头脑中仍然是一片混乱和迷惑。被自己判断为正期望的东西,没有完全的信心;被自己判断为负期望的东西,仍存些许侥幸。
在交易系统的优化上,感觉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虽然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但收效甚微。
出现上述的情形,通常是题主所说的瓶颈之一。其实,我自己觉得用“平台期”来描述,更加贴近事情的本质——
新的交易知识和既有交易知识之间需要整合;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之间需要整合。
整合,就像用水和(huó)面。和面的过程,既没有产生水,也没有产生面,最终结果是制作食物需要的面团。同样,交易知识是水,交易实践是面,经过整合,收获的是交易体验——自己的交易系统赖以构建的基础。
说通俗点,就是把外来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实践和时间。
交易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常读常新。最明显的例子,是《股票做手回忆录》:
在交易尚未寻得门径时,阅读此书,味同嚼腊;
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易实践后再读,才会了解到此书的价值;
随着交易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读一遍此书,都会有新的收获;
即使成为了能够稳定获利的交易者,此书仍然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交易者有指导意义。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阅读史”,是一个很经典的交易知识和交易体验进行整合的例子。
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的积累,交互式的螺旋上升。每一个交点,都会形成一个平台(平台期)。当交易体验突破这个平台,意味着交易“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继而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当交易者处于知识和实践整合瓶颈时,不要着急,也不需要彷徨。此时最大的可能是,交易知识的积累和交易实践的积累,有一个走得太快了:
交易知识走的太快,理解上缺乏交易实践的支撑;
交易实践走的太快,操作上缺乏交易知识的指导。
如果是交易知识走的太快,不妨暂停学习和交流,专注于交易实践一段时间;如果是交易实践走的太快,不妨暂停交易或系统测试,重温一下自己曾经读过的经典。
汉末名将张飞有诗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张桓侯文集》卷六十《蝶恋花·与月英书》)磨刀的时间,正是木柴增长曲线上的平台期;之后,会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广义层面的瓶颈
为什么有人做价值投资,有人做价格投机?
为什么有人青睐基本面分析,有人青睐技术分析?
为什么有人模仿格雷厄姆、巴菲特、艾略特、江恩,利物莫,实际上不过是交易市场中的炮灰?
本质上,这是狭义交易系统,受制于广义交易系统的表现之一。
先定义一下上述两个概念:
狭义交易系统,通常所说的提供交易点位和资金管理的系统。
广义交易系统,是交易者同交易相关的背景。
格雷厄姆在《The memoirs of the dean of wall street》中,举了一个自己早年的例子:
格在学生时代,初看Made in japan的羞羞片时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去拍羞羞片?
后,操千曲,观千剑,在街上遇到漂亮的女孩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不去拍羞羞片?
这就是生活经历,对认知的影响。虽然没有提及,必然也会影响到对女孩的操作层面。
交易者的生活背景,会影响到交易者对交易的认知,进而影响到狭义交易系统的构建。
例如,劝说一个初入股市的大学生,暂时放弃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理论,对方会说,这是价值投资之父啊,这是世界首富啊!向一个中国老股民推荐价值投资,对方会鄙夷的说,在中国管个P用!这就是生活背景,对交易认知的影响。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更新,对生活的认知,会改变对交易的认知,进而改变狭义交易系统。例如当年的大学生股民,成为老股民以后,可能也会觉得价值投资管个P用。
因此,很多关于交易的瓶颈,实际上是交易者的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需要整合。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同一套交易系统,在不同的交易者手中,表现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易者的广义交易背景不同。无论交易者怎样在狭义层面优化交易系统,受制于自己的广义交易背景,都难以有所突破。
而且,相对于狭义交易系统层面的知识和实践整合,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的整合,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实践,以及更长的时间。
处于广义层面的瓶颈,不能期望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毕竟人生层面的积累和作为生活一个局部的交易实践积累,不在一个档次上。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过“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做现阶段最好的自己。
那些在交易领域这样的微观世界中的真理,和宏观生活中的真理是和谐一致的。这种信仰让我能够把交易生涯坚持下来,虽然早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机械交易系统》理查德·L·威斯曼)
刻意的在交易中,发现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发掘交易的影子,会加快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的整合。豆瓣交易领域的一些豆友,时常会谈论这方面的体悟。这种看起来“然并卵”的东西,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交易领域的成败和业绩。
◆结论
交易的瓶径,更像是交易学习成长之路上的里程碑,提示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横盘区”,需要“消化行情”,期待继续“上涨”。
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Taylor Swift的《Gu piao mai mai》,优美的旋律,在学习交易的生涯中,一直激励着我——
瓶颈不是你想破,想破就能破~
需要知识需要实践还需要整合~
狠下心来踏实学,不心怀意外~
用心浇灌的交易,赚钱才明白~
duang duang duang ~~~
投资者5
交易瓶颈在哪?因人而异,也没有啥统一答案。不过可以用个方法实验一下自己的瓶颈在哪。
把当下你认为影响交易的因素都列出来,比如:性格,时间,资金量,交易方式、方法,心理承受力等等。反正是你能想到的,认为对交易有影响的内容,都列出来。之后,开始按之前的方式做盘。每笔交易,无论盈亏,把这一笔的影响因素,在上面的列表上打个勾。每做一笔,打一圈勾,表格统计的时候,把盈利和亏损的交易分开统计。做一段时间,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总结一次,看看表单上哪个栏目的勾最多(也许好几个因素的对勾一样多),哪个(几个)就是当下的瓶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为全面的统计影响因素,不会把每次亏损都归结在心态或者其他某个方面。所以,这个工作,最好一直做下去。做到不再能交易的那天为止。怎么突破瓶颈,这就更没法说了,克服呗,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许能克服,也许一辈子也克服不了……
木桶说:我由12块木板围成圈,哪块板短了,都装不满水。所有12块都一样长了,也只是装满这一桶而已,板还可以继续变长的啊。所以,无论交易经历有多长,总会遇到瓶颈。就像有些大牛之前很成功,突然收益下滑了,并不是状态问题,是又遇到瓶颈了,突破之后,收益会上一个数量级,心理也会上一个层次,木桶已经变成木缸了。
投资者6 交易的瓶颈在于不是想着控制自己,而是老想着控制(预测)市场。是的,本质上都需要一定的预测。但我觉得控制自己和控制市场的区别在于:
一、根据分析,我认为得某只股票会涨
a、我心中100%认为这只股票一定会涨个几倍,我一次梭哈,心里幻想,这要是翻个几倍,那赚的钱怎么花呢?是不是煎饼果子来十个鸡蛋?想着还有点小激动呢!结果跌了(或涨了一些又跌回来了),我不相信,认为市场一定出错了,一定会再涨起来的,于是借钱补仓(或把刚发的工资奖金丢进去),心里每天喊,涨啊!涨啊!NM的到是涨啊!结果继续跌,最终实在受不了了,砍仓出局,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过了一久,又有类似的信号出现,但上次受伤太严重,这次不敢进了(也没多少钱了),结果错过了大行情。
b、虽然我心中100%肯定会涨不少,但我决定严格按照纪律行事,入场前就设置好止损点,而且只投入部分资金。结果跌了,到了止损点,虽然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过,但还是按纪律平仓了(也许一止损,马上就恢复原来走势)。过了一久,又有类似信号出现,果断进入,赶上了大行情。
二、根据分析,手上已经有一定利润的股票长期趋势向上,但近期可能有调整,调整幅度未知
a、感觉快调整了,决定出来做个T,降低成本,等回调了到一定程度再进去。结果迟迟不调整,等到调整真发生时,即使调整后的价格也比出来后的价格高了一大截,于是陷入了进还是不进的纠结。心中感叹:MD,又T飞啦!
b、感觉快调整了,但不知道何时调整,调整多少。手上的票已经有一定利润,即使调整最多也只是暂时回吐部分利润。如果反转,也会有明显的信号。决定还是按纪律行事,等到调整真发生时再视情况而定。
所以说,我们得接受市场不受我们控制这一现实,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风险。钱赚不完,但赔得完。我们可以赚无数个100%,但只能赔一个100%。如何看行情,是否看对不重要,如何操作,操作是否正确才最重要。这些主要是提醒自己。
投资者7
我认为最大的瓶颈在于,希望不断提高收益率,然后不断修改系统的倾向,通常这是自毁行为。在设计系统,写说明书的时候,这样做是没有关系的,一旦此份说明书经过历史测试、规则优化和修改,然后开始用于实盘,因为一段时间成绩不太好,就开始改规则,你可能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通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动摇、遮蔽,而看不到未来,或者说,现在的快感,远大于未来获利的感觉,人在这方面是相当愚蠢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规则的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系统,需要我们重新历史测试、规则优化和修改,而不是想当然的修改即可,这是一个蝴蝶效应反应,通常,一个参数、周期或者小规则的改动,对系统的获利能力可能有极大的影响。任何规则,都需要用样本数据进行测试,用数据支持规则的有效性,而不是寥寥几笔生意的获利。
那么,如果你在实盘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怎么办?
1.旧系统继续运行
2.写新的系统说明书,历史测试、数据收集,规则优化和修改
3.如果测试可行,则分一半资金用于实盘,用样本外数据进行系统外推
投资者8
最大的瓶颈是口袋里的资金量,这是硬伤。其他的,都能通过技术手段和勤奋刻苦解决。
举几个例子:1、通过不懈努力,开发出了一套可以在股指市场上稳定盈利的交易模型,当你准备兴冲冲的要杀入市场时,WTF,开户要50万?单手交易也要10万左右,没有那么多钱啊,去借?借钱玩期货,如果你胆子够大我也不拦你。
2、通过不懈努力,设计了几套能在多个商品之间对冲的稳定策略模型,当你准备兴冲冲的要杀入市场时,WTF,几个品种同时交易需要十好几万,好不容易凑够钱了,没过多久,一个小小的回撤损失了一两万,保证让你灰心丧气怒砸电脑。
3、期货玩不起,玩玩股票吧,看中一只成长股,基本面良好,技术面杠杠的,WTF,股价已经快100元了,一手就要快一万块钱,口袋里的银子也就购买个三四手,搞搞就满仓了啊,毛线的资金管理、分散投资啊。
4、自己投机操作风险太大,买点基金吧,公募太慢了,找找私募,恩,这个不错,年化上百,WTF,初始认购资金100万起,算了,我只是看看。
5、回到股票市场,潜心研究基本面,用个好点的资讯客户端吧,WTF,wind资讯一年使用费这么贵,坑爹啊。......如果是个身价过亿的高富帅,一高兴就去把大盘蓝筹拉涨停的那类人,以上就当我放屁。其实就好比三个同样水平的人打斗地主,输赢一把1万块钱上下的,同样的牌,对于口袋里有100万的和口袋里只有一两万的人来说,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具体的操作。
所以,如果想突破交易瓶颈,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个有钱的老爹,开句玩笑话,说好听点就是能基本保证财富自由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投资者9
做好交易记录,并从自己的交易记录中学习,不断回顾、反思自己。随着时间慢慢增长的除了年龄还有经验,交易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发现自己怎么交易都会亏损,那就说明方法错了,但其实交易最重要的还是交易心理,交易方法很重要,但仅仅属于其次,如果未突破交易心理,即使交易方法再好也无法盈利。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并完善自己,慢慢地就会有所进步,希望你在交易之路上有所收获。
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交易,距离上一次的回答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交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能够更加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交易的最大瓶颈并不是交易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方法有多好,多么完美,多么有效,都无法使你持续地获利,无法使你摇身一变成为专业交易者,成功的交易或者说要在市场中年复一年持续地获利基于三个要素,交易方法、交易心理、资金管理,其中交易方法和资金管理可以在很多书中找到,但交易心理却需要自己在交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没有人可以帮你完成这个阶段,没有哪本书籍能够使你在看完之后能够学会交易心理,不管你看过多少本书,交易的答案并不在于书中,而在于自己的交易中。面对下一笔交易你会不会感到恐惧或者贪婪?当下持有的股票发生亏损你的内心状态如何?发生获利呢?大获利呢?你会不会经常变换交易方法而自己却全然不知?你会不会因为一两笔交易的获利而感到自己已经学会交易可以成为职业交易者?你会不会因为一两笔亏损的交易而对未来感到绝望?你相信自己的交易方法吗?你会跟别人说你预言市场明日会先跌后涨吗?你会不会一直时时关注着价格的跳动?你每天的心情会不会与市场的涨跌一样?你会不会今天交易这支股票明天交易那支股票?你每个月交易次数频繁吗?你的目标是先学会交易还是先赚钱?大部分人一到市场的第一目标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学习,买股票就像买彩票,买完之后就盯着屏幕看看是否中奖,但交易远远没有如此简单。想要突破亏损阶段,就必须做好交易记录,最好的学习资料就是自己的交易记录,从自己的交易过程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逐步改进,你会在某一天顿悟,你会恍然大悟的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自以为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交易心理,而在顿悟之后,你可能用简单的交易方法就能够持续地获利,此时的你就能够打破瓶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投资者10
个人来看有两大瓶颈:
1、交易本身。交易之初实际上是一种磨练,这种状态下的真正瓶颈首先是与现实分离才会出现的,不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各种干扰,同时交易也不会过大的干扰生活,那这是什么瓶颈呢?就是不断碰到让你意想不到的事直到你完全适应为止,将自己的人性弱点压缩到至极直到你知道自己的极限无法再承受更大挑战为止,而继续下去又还有什么呢? 此时是真正的瓶颈。
2、现实问题。这第二的瓶颈来自第一的心态和对交易认识的结果,老鸟已经不追求暴利,而是稳妥、低风险,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自有资金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否则稳妥、稳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很多人都说:你能稳定盈利为什么不自己做,复利算算几年下来能有多少? 这些嘴上说得很轻松,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这第二个瓶颈就是资金量的问题,在用自有资金自己操作还是进入更大资金量的机构或者拉客集资上进行的选择。经过两层淘汰,能见到的优秀交易者就很少了。一个合格的交易者不一定优秀,他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达到优秀。那些几千几万短时间内就翻好几倍的人不具备可复制性,所以不在上述之列。
投资者11
保住本金,保住本金,保住本金,退出计划,退出计划,退出计划,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只要你能严格控制风险(严格控制单笔交易最大亏损不超过1%),无论市场怎么变化,你都不会死,现实中每个人都是资金管理者,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是在稳定亏损着(购买消费品),很多人都不知道,利润其实是风险管理的报酬,而不是预测行情的报酬,所以大部分人都重视预测行情却不重视风险控制和管理,瓶颈就是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你为什么要追求一致性的交易规则,是因为你要控制风险,如果不是为了控制风险,我们就不用什么规则了,直接随便买,随便卖就可以了。
投资者12
交易的瓶颈在于做到一致性。如果你的每一笔交易都能严格按照自己定下的规则来,那么你就可以突破这个瓶颈。但是知易行难啊。太多次我们都想要根据自己对于市场的主观判断,而违反了规则。可能这一笔你会挣更多的钱,但是长期来看得不偿失,因为你丢失掉了交易中唯一存在的确定性--你的交易规则。做到一致性真的很难,心态、技术缺一不可。但是这个瓶颈是一定要跨过去的。
投资者13
就我自身的经验而言,不同时期有不同瓶颈。有的人炒5年股票,亏5年,炒10年亏10年,这类人无瓶颈可言。产生瓶颈的前提条件是:你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进步,处在“上升通道中”。所以对于交易这件事本身而言,需要勤奋,需要努力,才会遇到瓶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完全是杞人忧天。我每天除了看盘交易的时间以外,复盘3—4个小时,阅读各种交易相关书籍文章1个小时左右,有时候晚上做梦都tm在做交易…所以你这个宽泛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人而异。对于业余选手而言,交易不关乎瓶颈,那是一种兴趣和爱好,那是生活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对于职业交易员而言,勤奋才是职业交易员成功的唯一通道。如果你去问科比为什么能在职业篮球生涯取得那么多辉煌的战绩,他一定会告诉你的是因为勤奋和努力。
投资者14
交易的瓶颈在于只专注交易,没有把交易能力转换成商业。不用把交易上升到理念哲学的高度,它只是个生意也只能是个生意。李弗牟尔的最终失败也是源于于此。这是中国不成熟的交易者的通病,太专注交易,不知道你交易的是什么,为了什么交易,交易成功不代表你商业成功。中国的交易者应该花点精力在商业成功模式的探索上,你交易能力再牛,一辈子只不过是个点鼠标的,你要变成金融家,变成一个金融商人。
投资者15
我从根本原因上说一下造成这些瓶颈的原因,就两个。大部分人都卡在了”知行合一“上。也有人度过了”知行合一“,但是却戒不了”贪欲“。但两个瓶颈我不认为度过一次就万事大吉了。生活中的其他事或者自己的情绪波动可能某天又会引起这两个瓶颈的卷土重来。所以必须时刻修身养性,我第一次克服这两个瓶颈是两年前,但是我不保证是否之后一定可以坚持一生。当然这个都只针对个人交易员来说。即使克服不了这些瓶颈。更好的结果是可以去大平台当一个齿轮,不承担交易的风险又可以拿工资,还可以不离开自己喜欢的交易行业。
资金大了之后都容易出现瓶颈。(不管是做大还是做的资金大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上的瓶颈,一是心态上的瓶颈。
技术上的瓶颈也分几种:
1)自身技术积累不足的带来的瓶颈。
比如新价值还有世通这类的,只会做牛市,不会做熊市。资金突然大10倍甚至100倍以后,突然发觉不会做了,连止损都止不了。没法做。看起来是流动性不足,实际上还是技术积累不够。水平达不到操作那个级别资金的要求。这个瓶颈只能通过逐步上量的办法来解决。暴发性的规模增长实际是场灾难。
2)模式的瓶颈
只看一两天行情的模式做大资金瓶颈很大。
比如说有的游资做不来蓝筹股,上亿的资金还在做隔日超短,不会持股赚钱,这个技术瓶颈相当的大,做下来的效果可能还跑不赢大盘,要上台阶就很难。
心态上的瓶颈就更多了:
有些赚钱赚多了,觉得够了,不想做了,没赚钱的欲望了。那瓶颈马上就到,以后基本就靠天吃饭。
有些心里承受能力差带来的瓶颈也很大,习惯了一天几万几十万输赢的到了一天盈亏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心里承受能力提升不上去,也是瓶颈之一。
慢慢做大的资金在这个方面表现要好得多,突然做大资金的,往往不过关。
职业股民就在遇到并突破一个个瓶颈后进步的。
不错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瓶颈。有些是技术上的,有些是心里上的。突破瓶颈的过程大多也是通过积累、领悟、突破来完成。
每一次资金的进级,其实就是一次晋升的过程。
循序渐进最好,缺乏积累的过程,暴发性的规模增长不是好事是灾难。
其实公募基金如果没有仓位的硬性限制,从能力上来降,能胜任他们那种资金规模的人才也不多,原因可能就是缺乏这个过程。
10年以下的从业经历如果操作上百亿以上资金的规模,那就等于是拿那么多钱来开玩笑,那要交的学费就太大了。
投资者2
成功的交易=正确的方法+长期的坚持。
很多人究其一生都迈不过第一个门槛,就是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找到能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术的层面。当然只要够聪明,肯思考,而且有长期的实际投资经验,我相信第一个门槛,无论如何是能迈过去的,也就是摆脱散户思维,开始实现盈利。
少数人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但却仍然难有作为,就是因为没有能长期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策略,看重短期收益,什么能赚点短期利益就违背交易系统去搞一下,在交易系统困难时期出现回撤的时候更是难以坚持,没能实现一致性,这是道的层面。而这个门槛才是最高的,不仅需要丰富的实际投资经验,对于交易系统和市场的深刻认识,还要自身的性格、价值观和对于世界的理解,达到一个境界,能够驾驭和坚持交易系统才行。把交易系统当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把交易系统融入思想,把交易系统融入灵魂,跟交易系统融为一体,达到无为而治,被动投资的效果,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当然,一致性的问题可以用程序化交易来从技术上完美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如何坚持执行程序化交易的每一个交易信号,在交易系统不断回撤中如何保持信心,控制风险,继续坚持,其实也是一样的难题。
投资者3
我常常将操盘训练比喻成玩汽车
1.会开车
2.会修车
3.会改装车
4.会根据情况设计制造普通车
5.有自己的理念,创造新概念车
如果放在操盘上就是:
1.会心态平和的执行普通系统(入门)
2.系统出问题懂得解决的方法
3.能够以常用系统为基础,经过适当修改找到适合自己的系统
4.已经熟练掌握开发系统
5.有自己的投资哲学,根据投资哲学独创投资系统
每一步中都有若干瓶颈,每一步向下一步迈进都存在瓶颈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学会开车就准备大干一场了,心态根本做不到操作中的无我,于是,什么止损、止盈、空仓、持有等等环节心态不好将伴随始终,成为永恒的瓶颈......
投资者4
一般来说,交易者在成长过程中会都经历“瓶颈”,主要表现为:
1、思路停滞;
2、无论怎样优化交易系统,系统表现都难以改善,甚至倒退;
3、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
我们先说最后一种情形——账户净值曲线徘徊不前,或出现回调。之所以先说这种情形,是因为本质上这是一种“伪瓶颈”——是交易系统处于回调期,而非交易者处于瓶颈期。
任何交易系统都有特定的回调期,例如——
趋势交易系统,在震荡市中处于回调期;
震荡交易系统,在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长线交易系统,在弱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短线交易系统,在强趋势市中处于回调期;
大仓位交易系统,在小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小仓位交易系统,在大振幅市场中处于回调期。
无论怎样优化,在和交易系统核心理念处于逻辑对立的市场状态中,交易系统无可避免的会进入回调期。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这是系统化风险,并非人力可以左右。
因此,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后,继续强行优化,边际效用会越来越明显;稍有不慎,还会进入“负增长”。这个时候,交易者的最优选择,是尽人事,听天命,一致性的执行交易系统,静候系统回调期度过。当然,“尽人事,听天命”的前提,是审慎的系统化交易者。对于非系统化交易者,没有一致性的标准,“回调期”的概念自然也无从谈起。
◆狭义层面的瓶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觉得和交易相关的知识,自己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无论看什么书(或者同他人交流),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老生常谈。但头脑中仍然是一片混乱和迷惑。被自己判断为正期望的东西,没有完全的信心;被自己判断为负期望的东西,仍存些许侥幸。
在交易系统的优化上,感觉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虽然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但收效甚微。
出现上述的情形,通常是题主所说的瓶颈之一。其实,我自己觉得用“平台期”来描述,更加贴近事情的本质——
新的交易知识和既有交易知识之间需要整合;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之间需要整合。
整合,就像用水和(huó)面。和面的过程,既没有产生水,也没有产生面,最终结果是制作食物需要的面团。同样,交易知识是水,交易实践是面,经过整合,收获的是交易体验——自己的交易系统赖以构建的基础。
说通俗点,就是把外来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实践和时间。
交易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常读常新。最明显的例子,是《股票做手回忆录》:
在交易尚未寻得门径时,阅读此书,味同嚼腊;
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易实践后再读,才会了解到此书的价值;
随着交易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读一遍此书,都会有新的收获;
即使成为了能够稳定获利的交易者,此书仍然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交易者有指导意义。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阅读史”,是一个很经典的交易知识和交易体验进行整合的例子。
交易知识和交易实践的积累,交互式的螺旋上升。每一个交点,都会形成一个平台(平台期)。当交易体验突破这个平台,意味着交易“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继而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当交易者处于知识和实践整合瓶颈时,不要着急,也不需要彷徨。此时最大的可能是,交易知识的积累和交易实践的积累,有一个走得太快了:
交易知识走的太快,理解上缺乏交易实践的支撑;
交易实践走的太快,操作上缺乏交易知识的指导。
如果是交易知识走的太快,不妨暂停学习和交流,专注于交易实践一段时间;如果是交易实践走的太快,不妨暂停交易或系统测试,重温一下自己曾经读过的经典。
汉末名将张飞有诗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张桓侯文集》卷六十《蝶恋花·与月英书》)磨刀的时间,正是木柴增长曲线上的平台期;之后,会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广义层面的瓶颈
为什么有人做价值投资,有人做价格投机?
为什么有人青睐基本面分析,有人青睐技术分析?
为什么有人模仿格雷厄姆、巴菲特、艾略特、江恩,利物莫,实际上不过是交易市场中的炮灰?
本质上,这是狭义交易系统,受制于广义交易系统的表现之一。
先定义一下上述两个概念:
狭义交易系统,通常所说的提供交易点位和资金管理的系统。
广义交易系统,是交易者同交易相关的背景。
格雷厄姆在《The memoirs of the dean of wall street》中,举了一个自己早年的例子:
格在学生时代,初看Made in japan的羞羞片时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会去拍羞羞片?
后,操千曲,观千剑,在街上遇到漂亮的女孩会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不去拍羞羞片?
这就是生活经历,对认知的影响。虽然没有提及,必然也会影响到对女孩的操作层面。
交易者的生活背景,会影响到交易者对交易的认知,进而影响到狭义交易系统的构建。
例如,劝说一个初入股市的大学生,暂时放弃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理论,对方会说,这是价值投资之父啊,这是世界首富啊!向一个中国老股民推荐价值投资,对方会鄙夷的说,在中国管个P用!这就是生活背景,对交易认知的影响。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更新,对生活的认知,会改变对交易的认知,进而改变狭义交易系统。例如当年的大学生股民,成为老股民以后,可能也会觉得价值投资管个P用。
因此,很多关于交易的瓶颈,实际上是交易者的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需要整合。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同一套交易系统,在不同的交易者手中,表现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易者的广义交易背景不同。无论交易者怎样在狭义层面优化交易系统,受制于自己的广义交易背景,都难以有所突破。
而且,相对于狭义交易系统层面的知识和实践整合,广义交易系统和狭义交易系统之间的整合,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实践,以及更长的时间。
处于广义层面的瓶颈,不能期望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毕竟人生层面的积累和作为生活一个局部的交易实践积累,不在一个档次上。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过“将交易系统优化至自己当前阶段的最优”,做现阶段最好的自己。
那些在交易领域这样的微观世界中的真理,和宏观生活中的真理是和谐一致的。这种信仰让我能够把交易生涯坚持下来,虽然早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机械交易系统》理查德·L·威斯曼)
刻意的在交易中,发现同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发掘交易的影子,会加快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的整合。豆瓣交易领域的一些豆友,时常会谈论这方面的体悟。这种看起来“然并卵”的东西,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交易领域的成败和业绩。
◆结论
交易的瓶径,更像是交易学习成长之路上的里程碑,提示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横盘区”,需要“消化行情”,期待继续“上涨”。
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Taylor Swift的《Gu piao mai mai》,优美的旋律,在学习交易的生涯中,一直激励着我——
瓶颈不是你想破,想破就能破~
需要知识需要实践还需要整合~
狠下心来踏实学,不心怀意外~
用心浇灌的交易,赚钱才明白~
duang duang duang ~~~
投资者5
交易瓶颈在哪?因人而异,也没有啥统一答案。不过可以用个方法实验一下自己的瓶颈在哪。
把当下你认为影响交易的因素都列出来,比如:性格,时间,资金量,交易方式、方法,心理承受力等等。反正是你能想到的,认为对交易有影响的内容,都列出来。之后,开始按之前的方式做盘。每笔交易,无论盈亏,把这一笔的影响因素,在上面的列表上打个勾。每做一笔,打一圈勾,表格统计的时候,把盈利和亏损的交易分开统计。做一段时间,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总结一次,看看表单上哪个栏目的勾最多(也许好几个因素的对勾一样多),哪个(几个)就是当下的瓶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为全面的统计影响因素,不会把每次亏损都归结在心态或者其他某个方面。所以,这个工作,最好一直做下去。做到不再能交易的那天为止。怎么突破瓶颈,这就更没法说了,克服呗,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许能克服,也许一辈子也克服不了……
木桶说:我由12块木板围成圈,哪块板短了,都装不满水。所有12块都一样长了,也只是装满这一桶而已,板还可以继续变长的啊。所以,无论交易经历有多长,总会遇到瓶颈。就像有些大牛之前很成功,突然收益下滑了,并不是状态问题,是又遇到瓶颈了,突破之后,收益会上一个数量级,心理也会上一个层次,木桶已经变成木缸了。
投资者6 交易的瓶颈在于不是想着控制自己,而是老想着控制(预测)市场。是的,本质上都需要一定的预测。但我觉得控制自己和控制市场的区别在于:
一、根据分析,我认为得某只股票会涨
a、我心中100%认为这只股票一定会涨个几倍,我一次梭哈,心里幻想,这要是翻个几倍,那赚的钱怎么花呢?是不是煎饼果子来十个鸡蛋?想着还有点小激动呢!结果跌了(或涨了一些又跌回来了),我不相信,认为市场一定出错了,一定会再涨起来的,于是借钱补仓(或把刚发的工资奖金丢进去),心里每天喊,涨啊!涨啊!NM的到是涨啊!结果继续跌,最终实在受不了了,砍仓出局,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过了一久,又有类似的信号出现,但上次受伤太严重,这次不敢进了(也没多少钱了),结果错过了大行情。
b、虽然我心中100%肯定会涨不少,但我决定严格按照纪律行事,入场前就设置好止损点,而且只投入部分资金。结果跌了,到了止损点,虽然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过,但还是按纪律平仓了(也许一止损,马上就恢复原来走势)。过了一久,又有类似信号出现,果断进入,赶上了大行情。
二、根据分析,手上已经有一定利润的股票长期趋势向上,但近期可能有调整,调整幅度未知
a、感觉快调整了,决定出来做个T,降低成本,等回调了到一定程度再进去。结果迟迟不调整,等到调整真发生时,即使调整后的价格也比出来后的价格高了一大截,于是陷入了进还是不进的纠结。心中感叹:MD,又T飞啦!
b、感觉快调整了,但不知道何时调整,调整多少。手上的票已经有一定利润,即使调整最多也只是暂时回吐部分利润。如果反转,也会有明显的信号。决定还是按纪律行事,等到调整真发生时再视情况而定。
所以说,我们得接受市场不受我们控制这一现实,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风险。钱赚不完,但赔得完。我们可以赚无数个100%,但只能赔一个100%。如何看行情,是否看对不重要,如何操作,操作是否正确才最重要。这些主要是提醒自己。
投资者7
我认为最大的瓶颈在于,希望不断提高收益率,然后不断修改系统的倾向,通常这是自毁行为。在设计系统,写说明书的时候,这样做是没有关系的,一旦此份说明书经过历史测试、规则优化和修改,然后开始用于实盘,因为一段时间成绩不太好,就开始改规则,你可能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通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动摇、遮蔽,而看不到未来,或者说,现在的快感,远大于未来获利的感觉,人在这方面是相当愚蠢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规则的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系统,需要我们重新历史测试、规则优化和修改,而不是想当然的修改即可,这是一个蝴蝶效应反应,通常,一个参数、周期或者小规则的改动,对系统的获利能力可能有极大的影响。任何规则,都需要用样本数据进行测试,用数据支持规则的有效性,而不是寥寥几笔生意的获利。
那么,如果你在实盘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怎么办?
1.旧系统继续运行
2.写新的系统说明书,历史测试、数据收集,规则优化和修改
3.如果测试可行,则分一半资金用于实盘,用样本外数据进行系统外推
投资者8
最大的瓶颈是口袋里的资金量,这是硬伤。其他的,都能通过技术手段和勤奋刻苦解决。
举几个例子:1、通过不懈努力,开发出了一套可以在股指市场上稳定盈利的交易模型,当你准备兴冲冲的要杀入市场时,WTF,开户要50万?单手交易也要10万左右,没有那么多钱啊,去借?借钱玩期货,如果你胆子够大我也不拦你。
2、通过不懈努力,设计了几套能在多个商品之间对冲的稳定策略模型,当你准备兴冲冲的要杀入市场时,WTF,几个品种同时交易需要十好几万,好不容易凑够钱了,没过多久,一个小小的回撤损失了一两万,保证让你灰心丧气怒砸电脑。
3、期货玩不起,玩玩股票吧,看中一只成长股,基本面良好,技术面杠杠的,WTF,股价已经快100元了,一手就要快一万块钱,口袋里的银子也就购买个三四手,搞搞就满仓了啊,毛线的资金管理、分散投资啊。
4、自己投机操作风险太大,买点基金吧,公募太慢了,找找私募,恩,这个不错,年化上百,WTF,初始认购资金100万起,算了,我只是看看。
5、回到股票市场,潜心研究基本面,用个好点的资讯客户端吧,WTF,wind资讯一年使用费这么贵,坑爹啊。......如果是个身价过亿的高富帅,一高兴就去把大盘蓝筹拉涨停的那类人,以上就当我放屁。其实就好比三个同样水平的人打斗地主,输赢一把1万块钱上下的,同样的牌,对于口袋里有100万的和口袋里只有一两万的人来说,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具体的操作。
所以,如果想突破交易瓶颈,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个有钱的老爹,开句玩笑话,说好听点就是能基本保证财富自由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投资者9
做好交易记录,并从自己的交易记录中学习,不断回顾、反思自己。随着时间慢慢增长的除了年龄还有经验,交易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发现自己怎么交易都会亏损,那就说明方法错了,但其实交易最重要的还是交易心理,交易方法很重要,但仅仅属于其次,如果未突破交易心理,即使交易方法再好也无法盈利。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并完善自己,慢慢地就会有所进步,希望你在交易之路上有所收获。
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交易,距离上一次的回答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交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能够更加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交易的最大瓶颈并不是交易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方法有多好,多么完美,多么有效,都无法使你持续地获利,无法使你摇身一变成为专业交易者,成功的交易或者说要在市场中年复一年持续地获利基于三个要素,交易方法、交易心理、资金管理,其中交易方法和资金管理可以在很多书中找到,但交易心理却需要自己在交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没有人可以帮你完成这个阶段,没有哪本书籍能够使你在看完之后能够学会交易心理,不管你看过多少本书,交易的答案并不在于书中,而在于自己的交易中。面对下一笔交易你会不会感到恐惧或者贪婪?当下持有的股票发生亏损你的内心状态如何?发生获利呢?大获利呢?你会不会经常变换交易方法而自己却全然不知?你会不会因为一两笔交易的获利而感到自己已经学会交易可以成为职业交易者?你会不会因为一两笔亏损的交易而对未来感到绝望?你相信自己的交易方法吗?你会跟别人说你预言市场明日会先跌后涨吗?你会不会一直时时关注着价格的跳动?你每天的心情会不会与市场的涨跌一样?你会不会今天交易这支股票明天交易那支股票?你每个月交易次数频繁吗?你的目标是先学会交易还是先赚钱?大部分人一到市场的第一目标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学习,买股票就像买彩票,买完之后就盯着屏幕看看是否中奖,但交易远远没有如此简单。想要突破亏损阶段,就必须做好交易记录,最好的学习资料就是自己的交易记录,从自己的交易过程中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逐步改进,你会在某一天顿悟,你会恍然大悟的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忽略了自以为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交易心理,而在顿悟之后,你可能用简单的交易方法就能够持续地获利,此时的你就能够打破瓶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投资者10
个人来看有两大瓶颈:
1、交易本身。交易之初实际上是一种磨练,这种状态下的真正瓶颈首先是与现实分离才会出现的,不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各种干扰,同时交易也不会过大的干扰生活,那这是什么瓶颈呢?就是不断碰到让你意想不到的事直到你完全适应为止,将自己的人性弱点压缩到至极直到你知道自己的极限无法再承受更大挑战为止,而继续下去又还有什么呢? 此时是真正的瓶颈。
2、现实问题。这第二的瓶颈来自第一的心态和对交易认识的结果,老鸟已经不追求暴利,而是稳妥、低风险,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自有资金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否则稳妥、稳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很多人都说:你能稳定盈利为什么不自己做,复利算算几年下来能有多少? 这些嘴上说得很轻松,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这第二个瓶颈就是资金量的问题,在用自有资金自己操作还是进入更大资金量的机构或者拉客集资上进行的选择。经过两层淘汰,能见到的优秀交易者就很少了。一个合格的交易者不一定优秀,他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达到优秀。那些几千几万短时间内就翻好几倍的人不具备可复制性,所以不在上述之列。
投资者11
保住本金,保住本金,保住本金,退出计划,退出计划,退出计划,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只要你能严格控制风险(严格控制单笔交易最大亏损不超过1%),无论市场怎么变化,你都不会死,现实中每个人都是资金管理者,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是在稳定亏损着(购买消费品),很多人都不知道,利润其实是风险管理的报酬,而不是预测行情的报酬,所以大部分人都重视预测行情却不重视风险控制和管理,瓶颈就是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你为什么要追求一致性的交易规则,是因为你要控制风险,如果不是为了控制风险,我们就不用什么规则了,直接随便买,随便卖就可以了。
投资者12
交易的瓶颈在于做到一致性。如果你的每一笔交易都能严格按照自己定下的规则来,那么你就可以突破这个瓶颈。但是知易行难啊。太多次我们都想要根据自己对于市场的主观判断,而违反了规则。可能这一笔你会挣更多的钱,但是长期来看得不偿失,因为你丢失掉了交易中唯一存在的确定性--你的交易规则。做到一致性真的很难,心态、技术缺一不可。但是这个瓶颈是一定要跨过去的。
投资者13
就我自身的经验而言,不同时期有不同瓶颈。有的人炒5年股票,亏5年,炒10年亏10年,这类人无瓶颈可言。产生瓶颈的前提条件是:你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进步,处在“上升通道中”。所以对于交易这件事本身而言,需要勤奋,需要努力,才会遇到瓶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完全是杞人忧天。我每天除了看盘交易的时间以外,复盘3—4个小时,阅读各种交易相关书籍文章1个小时左右,有时候晚上做梦都tm在做交易…所以你这个宽泛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人而异。对于业余选手而言,交易不关乎瓶颈,那是一种兴趣和爱好,那是生活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对于职业交易员而言,勤奋才是职业交易员成功的唯一通道。如果你去问科比为什么能在职业篮球生涯取得那么多辉煌的战绩,他一定会告诉你的是因为勤奋和努力。
投资者14
交易的瓶颈在于只专注交易,没有把交易能力转换成商业。不用把交易上升到理念哲学的高度,它只是个生意也只能是个生意。李弗牟尔的最终失败也是源于于此。这是中国不成熟的交易者的通病,太专注交易,不知道你交易的是什么,为了什么交易,交易成功不代表你商业成功。中国的交易者应该花点精力在商业成功模式的探索上,你交易能力再牛,一辈子只不过是个点鼠标的,你要变成金融家,变成一个金融商人。
投资者15
我从根本原因上说一下造成这些瓶颈的原因,就两个。大部分人都卡在了”知行合一“上。也有人度过了”知行合一“,但是却戒不了”贪欲“。但两个瓶颈我不认为度过一次就万事大吉了。生活中的其他事或者自己的情绪波动可能某天又会引起这两个瓶颈的卷土重来。所以必须时刻修身养性,我第一次克服这两个瓶颈是两年前,但是我不保证是否之后一定可以坚持一生。当然这个都只针对个人交易员来说。即使克服不了这些瓶颈。更好的结果是可以去大平台当一个齿轮,不承担交易的风险又可以拿工资,还可以不离开自己喜欢的交易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