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大趋势:指数型牛市 结构性机会
大趋势:指数型牛市 结构性机会
在工行上市后,沪市前50大市值股对上证指数的权重将达到70%左右。并且,随着未来许多新大盘股的陆续上市,权重股的市场地位将会越来越强化。这意味着,如果这50大权重股不动,沪市其他700多家股票哪怕跌到0价格,上证指数最多也只能跌30%,这是牛市早已确定的基础。反之,只要其余700多家股票维持目前价格不动,前50大权重股只要都涨40%,上证指数以目前1770点为基础就可创2001年2245点的新高,这是牛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的条件和趋势。
由于,许多大市值权重股相比国外市场同类公司仍属低估状态;并且这些公司在国内都属于行业中的“大哥大”,具有享受估值溢价的潜质;再加上它们都是股指期货交易中的战略性资源股,是机构投资者必备的“压箱品种”。尽管后续有大批新的大市值权重股上市,来增加市场的供给量,但每当大市值新股上市基金等机构必然会大量买入,因为基金如果不配置这样的股票,就会面临着追不上指数的业绩危机,在同业竞争中基金经理将会面临职业危机。因此,大市值股票有着正在展现魅力的今天,也有着风光无限的明天。所以,许多投资者预期未来几年内行情高看3000点,甚至5000点是有充分依据的。
然而,通过以上可以看到,将来继续推进的牛市是个指数型牛市,而非行情的全面性牛市。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结构性机会和局部性机会,而非牛市中买了股票就能涨的全面性机会。将来,当指数涨到了3000点甚至5000点,仍有许多股票价格处于现在的1700点,甚至低于现在的1700点,人们不必惊奇。
现阶段:1800点估值合理 但行情结构不合理
目前行情如果简单地以今年中期业绩的2倍计算,市场整体市盈率约在22倍左右,与周边市场相比略有偏高。但若考虑到股改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已从原来的漏损状态转化为了输入状态,今、明两年公司业绩处于显著的增长周期,再结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趋势,目前22倍左右的市盈率,甚至再高一点也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在今年中期的公司业绩中,沪深两市盈利前50名公司的利润占到了所有公司总利润的2/3;盈利前100名公司的利润占到了所有公司总利润的78%,而这100家公司的总市值占比却不到50%。如果剔除这100家利润前100名的公司,剩余1280多家公司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超过50倍。因此,目前市场整体22倍左右相对合理的市盈率是利润前100名的公司为基础的。这说明,目前1800点附近的行情,整体估值是合理的,但行情的结构却不尽合理。因此,后期行情在1800点附近若有调整,则行情的特性必然是个结构性调整,这在近期指数相对稳定,但一些前期炒高的概念类股票大幅领跌的行情中已初见端倪。
市场预期:价值与投机共同深化
有人把中国银行和上市后的工商银行形容为“股市大门口左右蹲着的两只石狮子”,再结合其他仍处于低估状态下的权重股共同作用,即使行情产生调整,就指数的调整幅度将是相对有限的。在绩差股股改进入残局期,在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度过高峰期之后,行情调整的形式与内容将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秩序再造的结构性调整上。
未来,在投资行为上若要享受指数型牛市的平均收益,最简单有效方法是买入或长期持有估值相对低,成长性稳定,且是市值排位靠前的成份股,大市值成份股投资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理念将会越来越深化。同时,由于成份股作用下的大盘趋于平缓和稳健,给市场投机行为创造了良好的大势氛围,成份股之外其他股票的投机性将会越来越强。股改后大股东成为了股票中最大的“庄家”,将使得“黑马股”的投机机会大幅增多,但“马失前蹄”的风险也成倍增大。(上海证券报 阿琪)
3楼
在指数型牛市中如何抓住机会?价值投资仍然是指导核心。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4楼
指数型牛市中获利的两大策略
伴随着宏观调控背景下的产业周期性运行对市场的影响深化和持续,市场上的大部分个股将面临更大风险,这也正是指数型牛市获利难度在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要想能够在这种结构性牛市中生存下来,则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选股思路。我们认为利用估值差异和资产注入概念选股将能够较好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
一,宏观调控下大部分个股面临较大风险
我们认为,宏观调控只能说是初显成效,而下一步将是宏观调控效果实质性深化,大部分行业和个股的风险正在加大:
1,宏观调控深化
虽然宏观调控的政策早已出台,然而我们认为,宏观调控目前只能说是初显成效,其很多实质性的调整都在滞后影响市场,其原因有二:一是人事调整是疏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由于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博弈,以及中央各个部门利益之间的博弈,人事一度成为阻挡中央宏观调控畅通执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宏观调控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一场"口号"。然而,随着陈良宇事件以及其后的一系列连带影响,人事调整大幕的拉开将实质上等促使宏观调控得到真正落实。2,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细化使得其效果将更加明显。宏观调控政策只有伴随着一系列实际性具体措施出台,才能够更到位的真正调控相关过热领域,对市场产生实际影响。
2,大部分个股因为高估值而面临较大风险
在宏观调控和行业周期性运行的背景下,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的行业,其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都将整体性趋缓,而这又必然将影响其产业的上下游,意味着大部分行业和个股估值都应该相应的下调。然而目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并不低,这就就是说相当多的个股实际上面临很大的调整压力。
二,指数型牛市获利难度在增加
我们曾经说过,由于工行等对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发行,权重股"指挥"指数的局面将越来越明显,大盘有望在以蓝筹大盘尤其是中行和工行等为首的银行股带动下节节攀高。也就是说,从指数的角度而言,牛市还有一定空间。
然而,在这种指数型牛市的表面下,却是大部分估值偏高的个股不断下跌。实际上,近期的盘面上也显示出这种信息,银行等对指数影响较大的板块虽然气势如虹,然而很多个股却是在逐级下调。例如20日两市指数基本收平却有70%的个股是下跌的,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在指数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将实际上亏损。
三,两大获利策略
在指数表现良好然而个股却面临较大风险的结构性牛市下,用什么策略来规避市场风险获得较好收益呢?我们认为在目前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系统性估值的差异进行估值套利或者投资资产注入概念将是未来获利的两大有效方法。
1,估值差异套利
A股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估值体系和国际加速接轨,将出现很多结构性套利机会。目前来用国际估值体系来套A股的估值,结论是有些类型的股票被估低了,有些则被估高了,这就存在套利机会。
如目前A股市场对大盘股的估值普遍低于小盘股,这是庄股时代留下的阴影。然而在国外股市,质地优良的大蓝筹一般能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估值的溢价,随着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热衷于投资大蓝筹的基金等发展壮大,这种估值不合理的情况必然被市场纠正,所以给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次套利机会。
2,资产注入
更大的机会来自资产注入。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产注入将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流通股东共同分享上市公司市值增长的好处,符合各方的利益诉求,具备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对优质资产的吸引力在增加,上市公司受益于资产注入的增值已远非庄股市场的财务性虚假重组所能比拟的。
很多行业在股权分置改革和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甚至大批出现整个行业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盛宴,给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获利机会。(广州万隆)
5楼
预增板块:主力资金狩猎行动正在全线打响
10月短短十几个交易日之内,沪深两市将要迎来1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第三季度季报, 全流通之后彻底的迎来了“业绩主宰股价”的时代。近日襄阳轴承、新乡化纤、江南高纤、广船国际、一致药业、S宝光、好当家、太钢不绣等三季报业绩大幅预增的个股形成了一道极具爆发力的业绩浪潮,而三季报的披露对于基金、机构等投资者来说更是意味着年末调仓换股的重要信号,一场主力资金的“狩猎”行动正在全线打响!
“业绩主宰股价”的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历年的经验来看,不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如何,业绩有明显增长的行业和个股都会在业绩披露期间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上涨行情,而且在价值投资理念下,业绩报告的披露必然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价值和成长两方面面临重新的定位和估值。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阶段为预增类股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在业绩公告期间,预增类股票更容易吸引市场的关注目光,成为市场热点也是众望所归。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的开始,10月份业绩浪的炒做已经慢慢开始升温,如业绩增长广船国际、新乡化纤、通化东宝、焦作万方等个股连续大幅飙升的走势形成了极强的市场效应。 如此看来,三季报时期为业绩增长概念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在业绩公告期间,业绩增长类股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成为市场热点也是众望所归。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主流资金的高度认同和延续市场热点的客观需要,造就了业绩增长作为最有生命力的“光环”概念,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成为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收益的最佳操作主线。
主力做多力量的必然选择
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场内主力来说,最有价值的挖掘对象就是那些能够迎合市场“口味”,能够引发市场认同感的热点。而从目前市场状况看,三季报业绩预告的发布则刚好成为行情演绎的契机,部分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也刚好迎合了市场的理性投资取向。10 月份仅有17 个交易日,月内将有1393 家上市公司披露第三季度季报,日均披露约80 家左右。市场普遍关注股改接近尾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所反映的机构持股增减变化,部分公司对全年业绩的预告,都将在季报中集中披露出来。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三季报的披露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这将是指导其第四季度调仓换股的一个重要信号。如近期华天酒店、一致药业等公布业绩预增后大涨纷纷涨停,短线爆发力可见一斑。从近期行情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主力资金对业绩追溯的痕迹,如近期表现相当强悍的广船国际,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司在预告上半年月份业绩大幅增长之后,股价连续上涨,创下13年来历史新高。另外,近期有色金属的整体活跃也是受益于业绩增长。因此,在市场由弱转强的切换期间,主力启动该类个股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主力资金出于争取行情主动权的考虑,也将在客观上为业绩增长类个股创造中短线的投资空间。
如何抓住业绩暴增的翻倍牛股?
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沪深两市共有545家A股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3以上)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以上,这些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355家,其中239家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同时也为正数;在这239家公司中,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180家,这就意味着这些公司的盈利水平在今年二季度持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公司较为稳定的成长性,同时也为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的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上述180家业绩增幅情况良好的公司中,有31家公司已经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而其余的149家公司截至10月12日尚未发布业绩预告。鉴于这部分公司在上半年的良好盈利能力以及增幅不减的势头,我们认为,这149家公司的三季报将有可能带给市场更大的惊喜。(渤海投资)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6楼
关于三季度个股业绩以及行业增长分析,参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7楼
洗牌?
"目前1800点附近的行情,整体估值是合理的,但行情的结构却不尽合理。因此,后期行情在1800点附近若有调整,则行情的特性必然是个结构性调整"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8楼
基金重仓股大幅波动。。。指数震荡性调整。。。基金调仓。。。
9楼
风险与机会并存。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1楼
山西汾酒 “酒仙”欢聚杏花村
【2006-10-23 中国证券报】
山西汾酒(600809)近日披露的三季报给欲作“酒仙”的机构投资者呈上了品酒的“得意”题材:见涨的消费需求,令这家山西杏花村酒商赚得盆满钵满。
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山西汾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567.34万元,同比增长43.24%;实现净利润22989.81万元,同比增长76.39%;每股收益0.5310元,净资产收益率达21.14%。净利润基本延续了上半年高速增长79.07%的趋势。而200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一直高速增长。
翻开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大股东名单发现,此处中外高朋满座。除了早已“嗜酒”闻名的国内基金外,QFII-ING BANK N.V.和近年来冉冉升起的自营明星———西部证券也列席。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96.04万元,同比增速为19.7%,并无过人之处。但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增速较慢,只有13.67%。另外,三项费用总额只有6360.38万元,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同比下降1.91%。其中营业费用2920.15万元,更是大幅下降17.84%,说明公司在营销方面的投入风格趋于谨慎。成本和费用控制得力,使公司第三季度以19.7%的收入增长换来71.18%的净利润增长。
1998年初,山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朔州假酒案”,多人中毒和死亡,毒酒全部产自山西南部,引发全国白酒行业倒晋风波。山西汾酒作为大型品牌白酒企业,也无辜被牵连,当年及次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但经过山西汾酒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时间的检验,汾酒在2000年终于强劲反弹。此后除了2002年因不再享受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而下降44%外,公司净利润每年都以超过48%的速度增长。
如果说2000年到2001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是恢复性质的,那么自2003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则是受品牌化、高档化趋势引导。2002年,白酒行业消费税复合计征,并且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取消,导致当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生产低档白酒对大型企业来说已无利可图。大型白酒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档酒比例,山西汾酒也不例外。伴随着产品结构和价格的调整,山西汾酒销售毛利率不断提高,2004年还为64.82%,今年前三季度已高达73.89%。
从目前公司产品结构看,白酒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前三季度占公司收入的96.13%;而配制酒,主要是竹叶青酒,仅占收入的3.87%,而且增长幅度也较为缓慢。从产品销售地区看,山西省内市场仍是主要市场,同时公司正在开拓其他市场。
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公司保持目前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并使山西省外市场销售额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那么公司未来两年净利润仍可能快速增长。西南证券研究员预计,公司今年每股收益将达0.69元左右,明年有望达0.92元
[ 本帖最后由 Koenig 于 2006-10-25 16:11 编辑 ]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2楼
五粮液 高档酒毛利率大涨
【2006-10-19 中国证券报】
五粮液(000858)昨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5%;每股收益0.38元。分析人士认为,公司中高档酒毛利率提
升是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共销售五粮液系列酒产品9.46万吨(商品酒16.32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61%。公司中低价位酒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12.44%;
毛利率为28.17%,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但高价位酒的收入达到35.26亿元,同比增长26.7%;毛利率达到71.5%,同比有9个百分点的抬升。高价位酒收入增长较快和毛利率大幅提升,使得公司在五粮液系列销量略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略低于中期39.19%的水平。但联合证券研究员刘树坤认为,由利润表可以发现,公司实际增长情况更为乐观。前三季度公司主营利润增长37.15%,比中期的28.49%高出约9个百分点,7-9月份的收入、主营利润增幅更分别高达34.3%、84.1%。公司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增幅显得并不是太高,主要是由于去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异常低,仅有7745万元,不及今年同期2.54亿元的1/3。
光大证券研究员彭丹雪认为,公司高档酒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今年以来的不断提价政策。年初,公司对高档酒提价10元,然后随之调高了中低档酒的价格。
7月份,公司又将高档酒出厂价调高20元,产品的毛利率也随之大幅向上攀升。
刘树坤认为,业绩出现较大改善的情况表明,公司新营销体系及品牌战略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高档白酒销量增速和毛利率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随着公司新品牌战略的深化,公司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将能够持续,并使其业绩驶上新的增长轨道。
中信证券研究员预计,预计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将达0.52元,2007年每股收益为0.68 元。
彭丹雪认为,目前主要引人质疑的是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多元化策略。对普什集团的收购,有利于清理公司的关联交易;但公司对华西证券的收购,虽然在目前市场繁荣情况下,有助增加公司的利润,但也增加了公司多元化的风险。
13楼
G 老 窖
季报:2006-10-31
预计2006年1-9月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0-600%。
S深发展A
季报:2006-10-26
预计2006年前九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相比将增长150%到200%;预计
公司2006年第3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相比将增长200%到250%。(2006-10-13)
浦发银行
季报:2006-10-27 参考中报
华厦银行
季报:2006-10-31 参考中报
招商银行
季报:2006-10-27
鉴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
率,对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披露的2006年度盈利预测产生影响,据此,公司董
事会决定对《2006年度盈利预测报告》进行相应修改,公司预计2006年度的净利润
将不低于人民币55亿元。
柳 工
季报:2006-10-28
柳 工预计2006年第三季度及一至三季度累计业绩均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
上。
安徽合力
季报:2006-10-31
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06年1-9月份净利润较上
年同期增长50%以上(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453.07万元),具体数据将在公司2006年
第三季度报告中披露。
万科A
季报:2006-10-31
经初步测算, 万科A预计2006年一至三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60%
伊利股份
季报:2006-10-31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4楼
中青旅:季报2006-10-25
每股收益 (元): 0.2417 目前流通(万股) :15210.00
每股净资产 (元): 4.7900 总 股 本(万股) :26700.00
每股公积金 (元): 2.2657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33.92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2078 净利润同比增长(%) :78.32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2368 净资产收益率(%) :5.05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5楼
金地集团
季报2006-10-24
每股收益 (元): 0.3210 目前流通(万股) :42750.00
每股净资产 (元): 4.2900 总 股 本(万股) :66600.00
每股公积金 (元): 1.8949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7.76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0.9416 净利润同比增长(%) :-1.24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4729 净资产收益率(%) :7.48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6楼
96%!QFII A股基金近满仓
最新发布的QFII 9月报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在9月份对A股继续保持绝对的高仓位,A股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达到96.3%,远远超过内地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比例。业绩优秀的大盘股成为QFII当月的最爱,金融地产行业成为第一大配置行业。不过,对于短期内的股市走向,QFII基金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A股投资 高举高打
QFII中国A股基金在9月份里,完全沿袭了以往“高举高打”的A股配置策略。当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最低持股比例为88.39%,最高达到100%。包括日兴黄河基金、日兴黄河II号基金、ishare新华富时A50基金的A股配置都达到了满仓的水平。
加权统计后,QFII的平均持股比例高达96.3%,相比同期内地股票型基金的持股比例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凸现了外资对于A股市场长期看好的投资信心。
QFII基金的高仓位特点,还源自其自身的投资策略和契约限制。总体上看,QFII基金大多采取的恒定仓位策略。尤其是A股基金,在剔除必要的现金留存外,几乎全部配置在A股市场内,这样的投资策略在内地基金中也逐渐风行。
对经济谨慎乐观
月报还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多数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多数QFII认为,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进一步稳固。
JF中国先驱A股基金认为,中国于过去数月公布和推行的宏调措施,令其后增长已呈现降温迹象,但并不排除当局会在今年第四季进一步采取调控措施。不过即使在2007年料会略为放缓,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可维持稳健。
马丁可利中国A股基金也认为,在中央政府连续出手以后,中央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增强,因此,目前环境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可能性在增大。
投资重点地区转移
在上述宏观经济判断下,QFII对于未来投资重点进一步出现调整,外资背景的QFII投资分析起政经来,也一点不含糊。
马丁可利中国A股基金就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天津地区公司的投资。该基金此前的投资重点是上海北京和广东地区,上述三个地区的公司占了该基金股票投资的近一半。但在9月末,天津上市公司的投资比例已被提升至7.5%,成为该基金的第四大投资地区。
下一季走势存在分歧
对于下一季度内A股市场走势,QFII的看法则明显表现出分歧。
日兴黄河基金认为,上海A股指数年末到明年初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上市公司质量较好,同时新股上市对指数构成也产生了变化,价格便宜的大型优质企业对股市的上升将会有贡献。随着QFII等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的不断增加,A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而JF基金则认为,基于股票估值已到达公平值,以及未来大规模IPO的推出等原因,股市在后期有可能进入调整反复的阶段。马丁可利基金也对持续的IPO对市场的供应表示担心。(上海证券报 周宏)
QFII行业前瞻:看好地产 分歧金融
所有证据都表明,在9月中,金融和地产行业成为QFII中国基金最大的“钱袋子”。作为QFII基金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金融和地产在QFII当月的净值增长中贡献良多。
QFII中国基金月度报告显示,ishare新华富时A50基金将33%的资产配置在金融和地产行业上,日兴黄河和日兴黄河II号将净值的24.5%配置在上述行业中。JF先驱基金在金融和地产上配了23%,荷银中国基金的行业占比接近两成。在9月中,QFII对于金融地产行业的一致做法是———配足乃至超配。
金融、地产股领军的大盘蓝筹股,由此成为几乎所有QFII基金的核心配置股票。以至于马丁可利中国基金在该基金的9月报中称,“9月是大盘股、蓝筹股和银行股的月份。”
分歧金融
不过,这个情况可能正在改变,基金9月报显示,QFII对于上述两个行业的看法已经发生变化。而与A股市场表现不太一致的是,QFII对于房地产股是一致看好,但对银行股的分歧却相当大。
马丁可利可能是行动最为迅速的QFII。该基金在月报中表示,已经削减了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它们认为,尽管招行的香港招股引发了巨大的超额认购,同时,招行H股股价相比A股股价有相当的溢价(这通常被认为是有利上涨的因素),但考虑到工行IPO后,银行股的供应大量增加,还是对银行股投资作出调整。
而荷银等QFII则认为,作为中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工行上市,将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并认为上市活动将为内地金融业带来强劲支持。因此,将继续保持对金融业“高配”的投资策略。
看好地产
而在房地产业上,QFII基金们的看好则比较一致。
日兴黄河基金就表示,该基金在9月对资产配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与内需相关的房地产股、旅游股、零售股。而有色金属、白糖等商品相关股票,和由于竞争激烈而表现不佳的汽车股的投资规模减少。
荷银中国等基金则认为,由于中国其它市区对住房的需求仍然非常殷切,所以相信房地产业的发展仍不会放慢。(上海证券报 周宏)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17楼
内地基金动向
183只基金已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
基金仓位稳升 行业调整积极
多家基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象”将主导市场,应适当回避概念股
截至今日,共有38家基金公司183只基金披露了三季报。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其中股票方向基金可比的平均股票仓位为76.66%,比二季度末时又有稳步增长,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增仓态势。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社会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为基金在三季度增持的前五大行业,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食品饮料等成为了基金业减持的前三大行业。可见,基金在三季度基本保持了高仓位,同时在行业配置上进行了不小的调整,保持着积极进攻的态势。
板块轮动特征明显
从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虽然上证综指上涨超过4%,但是市场整体表现出结构分化的格局,各个行业、板块的轮动比较明显。期间,二季度相对较为沉寂的银行、地产股成为了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二季度唯一出现绝对下跌的房地产行业指数在三季度中涨幅超过20%,表现居所有行业之首,金融业也上涨了11.9%。同时,上半年表现突出的食品饮料板块则出现了下跌,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的下跌幅度更是分别达到了15.9%和6.5%。此外,不同行业的股票走势也呈现较大差异。相应的,基金在三季度也进行了一定调整,涨幅居前的地产、金融成为基金业增持的前二大行业。
未来应回避概念股
从市场目前的表现来看,虽然A股市场目前整体的估值水平尚属合理水平,但很大一批绩差公司估值水平过高,一些涨幅颇大的个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预支了未来的业绩。
国联安德盛小盘基金就此指出,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隐藏的利润开始释放出来,同时一些公司大股东有资产注入的动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但是还有很多绩差公司仅仅是资金推动的结果。
该基金认为,A股市场目前正在进行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一些超级大盘股在A股上市,能够提升整体市场的素质,并降低盈利的波动性,同时这批蓝筹股的估值并不高,而另一方面有大量高估的绩差股面临着股价向下修正的要求,从而对市场产生压力。
有基金指出,短期来看,经过前三季度大幅上涨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偏高,开始出现估值泡沫,市场不健康成分也越来越多,概念、题材炒作有盛行趋势,市场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危险。对流动性泛滥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局面要警惕。回避概念性的股票将会是一些基金四季度操作的一个重点。
“大象”将主导市场
循着这条思路,也有基金提出在选股及行业配置上,相对于估值已经基本合理的机械、食品饮料、商业零售等行业,关注的重点应该转移到估值水平较低、行业景气状况得到改善的钢铁、汽车、电力、石化等大市值股票上来。
一方面,这些行业盈利可能触底回升或是好于市场预期,这都将提供估值提升的机会。如航空类股自2005年以来在三季度的涨幅首次超越指数,更有基金指出,航空业在需求强劲增长、油价相对平稳、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业绩转折期已经到来。另一方面,伴随着工行以及其后各只海归股等超级大盘股的到来,整个四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将是“大象”所主导的市场。尤其是随着股指期货登陆国内证券市场,大盘指标股的交易价值将大大提升,“流动性溢价”这一沉寂已久的名词将会被重新贴回到大盘指标股身上。从估值水平来看,虽然指数已经大幅度上涨,但蓝筹股的估值仍偏低。随着股票供应的大幅增加和大市值股票比重的迅速提高,大小市值股票的比价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此背景下,不少基金经理明确表示,在四季度将加大持仓结构调整的力度,适度加大流动性好、估值偏低的大盘指标类公司的投资比例。
此外,人民币升值、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和消费升级等也是各家基金在选股时必提的关键词,在这一主线下,地产、银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尤其是其中的龙头企业均继续受到基金的青睐。此外,奥运、节能、军工等主题投资也被列入一些基金的视野范围。有些基金还加大了对权证的投资力度,将其列为一项常规的投资工具。(中国证券报 徐国杰)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发表于:2006-10-26 01:28只看该作者
18楼
谢谢公主
BE HAPPY,DON'T WORRY!
19楼
全球最大规模IPO工商银行上市
2006-10-26 08:05 东方财富网资讯部
工行明日挂牌沪港交易所 代码为601398和1398
刚刚完成发行的工商银行今日发布上市公告书,明日将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分别是601398和1398。其中网上发行的68.3亿股A股将首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公告显示,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工行扣除承销佣金和预计发售费用后H股发行净募集资金将约为844.70亿港元,假设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H股发行的净募集资金将约为972.13亿港元。若不计算超额配售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工行此次A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405.6亿元。
本次A股发行价为每股3.12元,公开发行初始规模130亿股,主承销商已超额配售19.5亿股,占初始规模的15%。根据上市公告,为了稳定工行A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在上市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工行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使用超额配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从二级市场可买入不超过19.5亿股的工行A股股票,以工行A股发行价3.12元计算,其主承销商可动用60.84亿元的资金护盘,但每次申报买入价均不得高于本次工行A股的发行价3.12元。
工行H股发行价为3.07港元,初步发行共计353.9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行35.39亿股,国际发行318.5亿股。
工行明日"绿鞋"上市
明日,刚刚完成发行的"超级航母"工行将在上证所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根据上市公告,为了稳定工行A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在上市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工行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使用超额配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从二级市场可买入不超过19.5亿股的工行A股股票,以工行A股发行价3.12元计算,其主承销商可动用60.84亿元的资金护盘,但每次申报买入价均不得高于本次工行A股的发行价3.12元。
公告显示,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工行扣除承销佣金和预计发售费用后H股发行净募集资金将约为844.70亿港元,假设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H股发行的净募集资金将约为972.13亿港元。若不计算超额配售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工行此次A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405.6亿元。
工行本次发行首次采用了"绿鞋"机制,其A股公开发行初始发行规模为130亿股,A股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采用"绿鞋"机制超额配售19.5亿股,占初始发行规模的15%。根据"绿鞋"机制,在上市后30天内,主承销商可运用"绿鞋"资金以不高于发行价的价格购入工行A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股价在上市初期的稳定性,实现股价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降低投资者在短期内的市场风险。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20楼
暗盘价涨14%!逾10万认购工行H股散户空手而归
国际配售一线基金分派率低至5%;昨日工行暗盘价达到3.5港元,较招股价高出14%
接近承销团的人士称,由于工行是A+H同步上市的第一例,其A股的网上发行是以抽签方式分配,不会做到一人一手,为了公平对待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所以H股的分配同样要抽签
工商银行H股(1398.HK)公开招股的具体分配情况将在今天公布。《第一财经日报》从一名香港基金经理处了解到,国际配售的机构认购中签比例非常低,其中一线大基金分派率也不过是5%,这样低的分配率,是近几年来H股上市当中极为少见的比例。
“大机构尚且如此,一般的机构投资者的获配比率比招商银行新股的0.3%要更低,只有0.2%。”该基金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他表示会考虑在工行挂牌的当天在二级市场买进些股票,“只要不升得太离谱,买进些工行股票是需要的。”上述基金经理称。
此外,有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H股的散户10人当中有8人可获得至少一手的工行新股,这意味着97.7万认购了工行H股的香港股民当中有10多万将空手而归。
近年来,在香港挂牌的中国银行(3968.HK),建设银行(0939.HK),中国人寿(2628.HK)等大型国企招股时,承销团都是按照一人一手的方式分配,以照顾散户。接近承销团的人士告诉记者,工行H股其实也能做到,但由于该股是A+H同步上市的第一例,其A股的网上发行是以抽签方式分配,不会做到一人一手,为了公平对待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所以H股的分配同样要抽签。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有不少香港市民原预计工行会采取一人一手分配方式,因此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新的证券户头,每个账号认购一手,以求获得更多的工行新股。结果工行采取“抽签制”,这些股民最终要赔上开户费及至少一个月的账号使用费。
此外,在香港市场上,昨日工行的暗盘价达到3.5港元,比招股价3.07港元要高出14%。暗盘价是香港基金经理之间的私下交易,往往对新股首日挂牌时的开盘价有参考价值。据了解,工行在3.5港元有不少成交。
“暗盘成交从本周一开始就有少量成交,这两天暗盘价从溢价10%升到15%,以百万股计的单手成交有好几笔。”香港一家券商执行董事告诉记者,该名董事还透露,伦敦场外交易的成交价也大约在3.45港元至3.55港元。
香港恒生指数昨日围绕 18100 点牛皮整理,收市报18157点,仅有4点的升幅,工行冻结的4200亿港元资金当日解冻并没有推动港股上涨。之前,工行A股申购近6290亿人民币资金24日解冻曾推动沪指创下五年新高位。(第一财经日报)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
21楼
工行开盘走势的几种可能
本周五(27日),工行A股和H股将同步上市。目前市场最关心的是工行开盘于什么价,开盘后会怎么走,对大盘的影响又会如何?
市场报报道,据分析,工行上市当日走势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高开低走,再度"克隆"中行走势;第二种是平开平走,当日走势波澜不惊;第三种是低开高走,推动股指上行。
中行上市前市场依然沿袭了"新股必炒"的思维惯性。中行3.99元开盘收报3.79元后被许多人认为定价合理,然而该股此后一路走低跌至3.22元,大跌近20%,这种现实让投资者终于认识到:新股中的超级大盘股、含H股的大盘股炒作不易。而且相当多超级大盘股,其A股停留在H股股价之下,也是明摆的事实。所以工行"克隆"中行走势的可能性极小。
而低开高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目前市场尚处于比较亢奋的氛围中,新股中签者不会廉价抛出手中新股。所以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即首日开盘价不会"野豁豁"。一是由于中行的教训明摆着,二是香港开市比沪市晚30分钟,故当日前半个小时投资者会比较谨慎,而港股开盘后,A股的价格也许会更理性。
肉眼所相,皆是虚妄;所见非相,即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