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带能量的货币
上一次在说美元从哪里来时,说到了一个概念,货币乘数,今天我们就来聊下。
央行在市场上的定位就是银行的银行,是一个管理者,也叫最后贷款人。同时,大家也知道,央行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发行货币。
央行发行的货币叫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为什么叫高能货币呢?原因就在于它具备乘数效应。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央行要把100元给到商业银行(这里不说通过什么方式给的),商业银行就有了100元存款,由于央行对商业银行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假定为20%,那么银行只能使用剩下的80元。现在银行将这80元全部带给了A,A没有立即使用,而是全部存在银行。银行获得存款后又将(80-80*20%)64元贷给B,B也将64元存在银行。银行又将(64-64*20%)51.2元贷给C...依此类推,央行最初给出的100元,在通过商业银行的运作后,市场上会产生100+80+64+51.2...,用公式来计算的话就是100*(1/0.2)=500。也就是说央行发出100元,在市场中将最终产生500元资金量。
总结一下就是,央行最初提供的货币量(100元)与市场上最终形成的货币数量(500元)之间存在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效应,这个效应是货币的乘数效应。公式100*(1/0.2)中,1/0.2=5就是货币的乘数,也就是1除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除了能获得央行的资金外,其本身还具备吸收存款的功能,当我们把100元存入银行时,按上面的例子也同样会产生一个货币的乘数效应。所以像中国这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商业银行给市场创造的流动性是非常巨大的。
基础货币主要指的就是市场上流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央行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向商业银行购买债券的方式将基础货币发放给银行,银行收到资金后按要求存下一部分作为储备金,其余部分就还可以继续贷出去。
在不考虑超额准备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情况下,不难发现货币乘数效应的强弱取决于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所以,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是调节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提高准备金比例,收紧流动性;降低准备金比例,放宽流动性。
央行在市场上的定位就是银行的银行,是一个管理者,也叫最后贷款人。同时,大家也知道,央行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发行货币。
央行发行的货币叫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为什么叫高能货币呢?原因就在于它具备乘数效应。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央行要把100元给到商业银行(这里不说通过什么方式给的),商业银行就有了100元存款,由于央行对商业银行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假定为20%,那么银行只能使用剩下的80元。现在银行将这80元全部带给了A,A没有立即使用,而是全部存在银行。银行获得存款后又将(80-80*20%)64元贷给B,B也将64元存在银行。银行又将(64-64*20%)51.2元贷给C...依此类推,央行最初给出的100元,在通过商业银行的运作后,市场上会产生100+80+64+51.2...,用公式来计算的话就是100*(1/0.2)=500。也就是说央行发出100元,在市场中将最终产生500元资金量。
总结一下就是,央行最初提供的货币量(100元)与市场上最终形成的货币数量(500元)之间存在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效应,这个效应是货币的乘数效应。公式100*(1/0.2)中,1/0.2=5就是货币的乘数,也就是1除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除了能获得央行的资金外,其本身还具备吸收存款的功能,当我们把100元存入银行时,按上面的例子也同样会产生一个货币的乘数效应。所以像中国这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商业银行给市场创造的流动性是非常巨大的。
基础货币主要指的就是市场上流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央行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向商业银行购买债券的方式将基础货币发放给银行,银行收到资金后按要求存下一部分作为储备金,其余部分就还可以继续贷出去。
在不考虑超额准备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情况下,不难发现货币乘数效应的强弱取决于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所以,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是调节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提高准备金比例,收紧流动性;降低准备金比例,放宽流动性。
发表于:2016-06-24 03:23只看该作者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