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楼
如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成功,将会帮人民币减压
[ 2005-06-30 09:53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一事引起国际关注,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一桩并购案,虽然最终结果还难以预料,但并购案背后的经济意义似乎更值得关注。
中海油运作这桩并购案所进行的财务设计颇为耐人寻味,可以说,中海油完全是按照国际公司进行并购活动的标准程序进行的。除了聘请国际一流的中介机构,其资金来源也采用了国际化的手段。按照媒体报道,中海油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内贷款和国际贷款两部分,其中包括向母公司中国海油借款45亿美元,期限30年,利率为3.5%。同时还将以零利率获得母公司2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此外,中海油还将向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借款30亿美元,并向中国工商银行借款60亿美元,这些贷款的利率都为商业利率。
如果把中海油的资金来源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分的话,我们看到,来自中海油母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的美元贷款合计达到了130亿美元,而国际商业贷款只有30亿美元。
透过中海油能源战略的表象,似乎可以发现,以中海油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更具有宏观意义的经济价值。
与中海油同时进行海外并购活动的还有海尔公司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一案,如果加上此前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那么,这三大并购活动,已经让美国人感到了不安。也许,喜欢直觉的美国人,看到的只是中国企业的大手花钱,看到的只是美国的能源战略受到挑战,看到的只是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的控制,而他们似乎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并购案背后的经济意义所在。
作为一个资本账户管制的国家,中国企业的任何一项海外并购活动,都要得到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的认可。那么,这么高金额的对外投资活动同时进行,意味着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由于中海油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中海油的海外并购活动自然得到中国外汇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中海油此次并购活动的资金来源以借款为主,无论是中海油母公司还是工商银行,其对中海油的美元借款的结果,就是减少了对中央银行的130亿美元的结售汇,也就减少了130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
如果这130亿美元贷款交易成功的话,那么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某种程度讲,中海油的并购活动实际是在为人民币减少升值压力。
减压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减少顺差。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的顺差过大。我的师弟张晓东博士分析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不仅经常项和资本项保持顺差,而且连一般是逆差的“错误与遗漏?项,今年也出现了顺差。也就是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都出现顺差局面,这说明预期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在持续流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海油海外并购活动成功,实际上就增加了资本外流,从而减少了国际收支的顺差统计。
第二个好处是减少金融系统资产损失。国有商业银行增加美元贷款,一方面可以减少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元资产,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强制结售汇获得的外汇储备。这种做法有利于银行系统分散风险,避免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汇兑损失。
第三个好处是吓阻美国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海油并购活动已经引起美国的恐惧,就连曾经支持日本企业收购美国资产的克鲁格曼也站出来说不。在中国企业强大并购攻势下,美国人不得不对人民币升值后的中国海外并购活动作出预期。或许,美国人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会减轻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当然,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不该升值,减压的目的其实正是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
中海油客观上做了这个事。(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