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马年展望:中资银行业旧问题与新挑战交织
* 2014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降至个位数
* 利率市场化奖迫使更多银行“革自己的命”
* 预计继续加大不良核销,缓解不良反弹压力
* “去杠杆”节奏料将缓慢,以防触发风险
作者 谢衡
路透北京1月2日 -中国银行家在即将到来的马年恐怕难有马到成功的喜悦。往昔高增长的岁月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良核销压力与负债成本抬升,可能令上市银行2014年平均利润增速第一次降到仅有个位数。
中国过去一年已经拉开金融市场化改革大时代的序幕。展望明年,官方自上而下的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未必达到市场预期,但市场自发的变革力量却会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很可能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对自己痛下狠手,自己革自己的命。
在马年,中国式的“去杠杆化”倒不至于让银行们伤筋动骨。即便如此,银行仍不得不忍受贷款质量恶化的压力,信用成本进一步提升。
“若卖方研究还在纠结于明年增速是5%还是8%,那将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说:当下盈利预测什么的弱爆了!”东方证券银行业研究助理董事金麟说。
金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过去银行业的盈利预测可能是各个行业研究中最容易的,一方面高ROE使得例如1%的ROE波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幅度显着小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各种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可测。
但未来,陡增的竞争压力将不断颠覆这个行业习以为常的秩序。银行ROE在中长期内下降回归社会平均的趋势清晰可见,这意味着盈利冲击对利润的影响幅度将明显放大。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节奏、各类业态转型的投入和产出情况都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将大幅削弱银行业盈利预测的准确性。
不过,金麟作为卖方分析师还是给出了2014年银行业的利润增速预测,他非常悲观的将这个数值定在5%左右。
“我也相当不乐观。如果有银行换行长了,或者管理者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经营原则的话,负增长都是有可能的。”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说。
实际上,赵庆明所说的情况在中资上市银行中并非没有先例。中信银行(0998.HK: 行情)(601998.SS: 行情)2012年的净利润增幅仅有0.69%,令市场大跌眼镜,主要原因就是中信银行新行长到任后,大幅提高了该行的拨备计提力度,致业绩承压。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看,2014年中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应继续上升趋势,核销处置力度加大将引发信用成本维持高位;而在过去几年,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对银行净利润的贡献超过了50%,这种模式已经无法维继。
“负债成本相对提高,资产收益相对降低,将从两头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赵庆明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必过于悲观。2014年,在中国国内宏观经济平稳降速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经营将不瘟不火。中信证券就预计2014年行业盈利增速仍能突破两位数,达到10.6%。
分析师对2014年银行业绩增幅预测超过10%的,就已属乐观派,而就在三年前的2011年,银行业全行业净利润增速还高达36%,显着高于当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17.4%的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5.35%的增速,盈利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而上市银行2013年三季报已经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平均为12.9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45个百分点,亦低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14.18%的增速。
**自己革自己的命**
推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s),原本被认为是中国迈向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但从第一批NCDs的操作看,离“市场化”尚有相当的距离。有业内人士认为,在2014年,监管层仍将努力调控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力度,并将试图控制市场化产品对传统存款替代的进度。
但市场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继续等待。现在利率体系中的资产端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在加速倒逼负债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可能更快。本来我们预测监管层不会很快放开存款端的利率,会给商业银行两年的缓冲期,比如到2016年完全放开。但是现在看来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已经不是完全由监管层的预期来决定了。”上海某大型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说。
正如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毅亭所言,负债利率市场化也很清楚,正被两个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上升;互联网金融冲击,比如像余额宝这样一个存款替代性产品的冲击。
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渠道间接形成外部力量,对银行负债成本构成不容忽视的压力。虽然,货币基金并不会分流银行的负债总量,但会改变银行的负债结构。
T+0货币基金的出现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对活期存款的无差别替代。
“这个冲击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工行(601398.SS: 行情)(1398.HK: 行情)、民生(1988.HK: 行情)(600016.SS: 行情)等所有银行,以及理财、自营等所有业务线条都在想办法应对余额宝冲击。最终办法是,不是别人革自己的命,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没有其他更好应对措施。”唐毅亭说。
可以预见,2014年银行为了应对负债端的压力会主动创设高收益率的T+0产品,并全面推广,以稳定负债来源,但这无疑将进一步导致负债端成本的上升。
中信证券就认为,2014年银行资产端定价虽然因主动结构调整有所改善,但对冲存款成本有一定压力。预计银行业净息差(NIM)存在收窄压力,银行业息差小幅回落至2.6%左右。
**去杠杆或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新一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去杠杆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之一。有分析人士认为,若监管层真下决心去杠杆,将令银行资产质量在短期内显着承压,但从中长期看则可从根本上利好中国的银行股,改善企业的融资成本。
但“去杠杆”知易行难,实际的操作很有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
“去杠杆说的比较热闹,从银行的角度似乎感觉不出来啊。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一块的杠杆是很难去掉的。银行的人担心利率市场化、担心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但从来不把这个当回事。”赵庆明说。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银行业分析师在对长三角等地的银行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坚定的认为,中国去杠杆的过程将缓慢而漫长。
“表面上看银行业总体的不良率还不算高,但实际上某些地区银行的真实不良率、或者是某些行业的真实不良率,是相当高的,10%以上也不算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强行去杠杆。”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说。
从上市银行2013年三季报就可看出,关注类贷款比率难见压缩,而逾期贷款占比则持续上升,只是大幅度的核销和较高的信用成本有效的覆盖了不良生成。
根据金麟的测算,目前上市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并非名义上的0.95%,而是在1.19%。据他的观察,最近两年来银行(不良贷款增量/逾期贷款增量)的水平显着低于存量,即新增逾期贷款确认为不良的比例明显不足。
中信证券预测,因不良处置影响,上市银行口径下,不良仅小幅上升,预计2013年末上市银行不良率为0.97%左右。2014年,预计银行业继续加大不良核销和处置力度,用以缓解不良反弹压力,核销后不良率有望控制在1%左右。
金麟认为目前实体企业仍然保持较快投资增速这一局面,对于中期内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构成阻碍。在当今这么高的融资成本下,实体企业的继续扩张意味着银行贷款质量仍然很难有系统性改善。相比之下,去产能短期内会造成贷款质量压力的集中释放,但对中长期实体企业盈利和现金流以及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都具有显着意义。
“但去杠杆需要时间,需要经济、财税体制等系统性的改革真正抑制非市场主体(如融资平台)的投资冲动,非货币政策能单独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我们认为央行在调控过程中会增加灵活性,稳定市场主体特别是大型银行的预期,尽量降低短期内发生银行业危机的概率。”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称。
稍早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要“着力防范债务风险”。中国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及或有责任的债务17.89万亿元,从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占57%,从偿债时间看2014年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