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达照法师答疑:意根是第七识吗?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差别
本帖最后由 aann 于 2021-10-19 14:18 编辑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六根中的意根是第七识吗?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差别有哪些?[/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达照法师:通常说六根的意根就是我们的第七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脱道的佛法告诉我们,轮回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这十八界当中,按照唯识宗的说法,这十八个里面色法十一个,心法七个,心法八个就是加个阿赖耶识。就心法七个,这七个哪七个?色法十一个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这十个,加上一个色声香味触法的“法”,这个“法”它指的法所摄的色法。就是法里面,色声香味触法的那个法尘里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法尘里面的色法,一部分属于法尘里面的心法,法尘里面有色法和心法。所以确切地说,应该是色法十个多一点,然后心法是七个多一点,加起来是十八个,应该是这样说。[/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因为这个法尘里面的色法是我们脑子里面想到的,比如说汽车、房子、这座山、这个人,是红色的、白色的,有显色,有形色,有各种色法的物质的这种形相的。只要有形相的,脑子里面出现的,那都叫做法尘,色法的法尘,就是它是属于色法,色法十一个,就是色法里面。看得见的色法是外在的,看不见的是你脑子里面的。脑子里面想到看见的那个,也叫看见的,叫可见可对色;还有可见不可对色,你可以见,脑子里面想到飞机的样子,但是你把它拿出来跟自己对,对不起来,因为它是脑子里想到的,就是十个多一点。[/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么色法里面的心法指的是,比如说菩提,我们要证菩提,大家要修行,要空性见,这个空性见到底在脑子里面哪一部分呢?你找不到,但是有这个概念。你脑子里面想不到那个菩提到底长什么样,人家说“身是菩提树”,慧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我们就不知道菩提是什么了。你有这个概念却不知道是什么的,那实际上只是心法而已。包括说快乐,快乐到底是笑起来才叫快乐,还是某一种状态才是快乐呢?快乐好像也没有状态,但是我们又知道,说这个人很快乐,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心法,就是你内心产生的一种分别心。 心法八个,除了阿赖耶识以外,实际上是七个,七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六识加上一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前五根是色法,最后的这个意根就是心法,所以一般讲七个心法,就是六识加上意根。六识加上意根是七个,属于心法,加上十一个色法,所以说十八界,是这么来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么意根就是唯识宗所说的第七识,这是没错了。意识是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意识是第六识。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根是什么?就是树从根里面长出来的,树是从树根里面长大的。我们的意识是从意根里面长出来的。意识,我们的想法。这个是念珠,你们都能看到,当你脑袋想到念珠的时候,念珠的图案已经出来了,但是没出来之前,它是从哪里出来的?怎么你脑子里面会想到是一个念珠?念珠是现在刚刚才看的。诸位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一下我们的放生池,你看,放生池又冒出来了。你不想的时候,脑子里面放生池没冒出来;一想的时候这个放生池就冒出来了。冒出来,就好像那棵树已经长起来,有叶子你能看得见;但是没冒出来之前,它潜伏在里面,就在阿赖耶识的八识田中,潜伏在里面。潜伏在里面,它自己怎么不冒出来呢?是要通过第七识,通过这个根,它才能长出来,如果没有这个根它没有办法长出来。从长起来的角度,它是从这个根长起来,所以把第七识说成是第六识的根。[/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但实际上这个根跟识的一个微妙的关系,就是六根它缘着六尘才产生的是六识。也就是我们的眼根看到了色尘,你才去分别它说,“哦!这个是长的,这是短的!”这才产生分别心。所以根是内在的,尘是外在的,这个识呢?是不知道内在还是外在的。就根尘勾结了产生的一个判断,判断就是识别,所以我们叫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哦,这是手!“手本身是一个色尘,我眼睛看它,我眼睛是一个眼根,当我眼睛看到手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出现手的概念,就是我们有分别说这个是区别于其它的,区别于不是手,所以我们说,“哦!这是手。”这个时候,你说它“手”的时候,这是一种判断,这个判断、这个识别就叫做眼识,眼晴已经分别出来这个东西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前五识好办,五识是因为五根对着外面的五尘。最难办的就是意识。这个意识脑子里面怎么会出现这个图案的?实际上就是意根缘着那个法尘。法尘我刚才说就是概念,有形相的概念是法尘当中的色尘;没有形相的概念是法尘当中的心法。不管有形相没形相,只要有概念,它都叫法尘,都是外在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当我们打妄想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东西让你打,你才会把这个妄想打出来。比如说我们听过“菩提”,你现在说“我要证菩提”,这“菩提”的概念你才能打得出来。如果从来没有人教你“菩提”,你压根就不知道,那个概念在你的世界里面找不到,你想去找一个没有概念的,你发现找了半天还是没概念,就是脑子里面没办法打那种没概念的妄想。你不找的时候,就现在大家坐在这里,你不找!“不找”就是一个概念哦,你会觉得“我不找了”,这就是一个妄想,因为“不找”变成一个概念了。当你真正顺着“不找”的这观念,把“不找”停下来,真的不找的时候,你发现,你的脑子里面没办法想东西了,所以叫不可思议。没办法想,没办法想的这个明明白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们的根。因为你明明白白,你说,“哦!那是房子”,你看,当你明明白白的这个跟“房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房子”的概念就出来了,那叫意识。你意识到了,明明白白还是什么都没有。一看这个念珠,它又出来了。这些概念是因为你的内心缘着外在的这种概念,概念来的时候,你的心是随概念转,所以这个概念就在你的生命中呈现。我们说你这个人妄想这么多,实际上是你脑子里面概念很多,这个概念、那个概念,全部都是意识,意识的背后就是因为有法尘。[/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当你不去攀缘这个法尘,就是意根不去攀缘法尘的时候,意根自己没办法产生概念,所以意根叫“恒审思量”,它有觉照的能力,有思量的能力,叫“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它有思量、觉照的这样能力。就像我们坐在这里,明明白白,有明明白白的能力。但是明明白白这个状态好像是永恒的,你感觉到它是永恒的,因为你明明白白的时候,感觉不到内心的生灭、起伏、波澜,好像都没有,它一直就这样。所以你做了坏事,别的人都不知道,结果就是你自己知道,你就完蛋了。因为它背后是永恒的摄像头,一直在背后摄像,盯着你。你如果没有分别心,它也一直盯着;一有分别心呢,那分别心就成为你的一个妄想,妄想打完以后,它自己又没有掉了。因为妄想是你的意识,意根是要缘着它,它才冒出来;你不缘它,它永远不冒出来。你缘它的时候,要刻意缘着它,它出来了;但是你一不小心,不缘它,它自己又没掉了。所以妄想都是自生自灭的,你不理它,它自己就没有掉。[/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但是我们内在这个意根,一直感觉明明白白的、永恒的这个东西,好像一直在。这个“在”是干嘛?我们现在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这个地方——我们把一直“在”的这个东西当成“我”。所以说,凡夫是把第八识的见分执着为“我”,那个见分就是第七识。执着为“我”以后,就成为第七识;如果你不执着为“我”,那个见分就是见。就是我能看见你,明明白白的,能看见,它能思量,它一直都这样。[/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这个东西很奇怪,它又是我们心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真心的本能,我们本能就是有明明白白的。我们在这本能上面,就头上安了一个头,安了一个标签说:这是“我”的本能。其实你可以不用说“我”的本能,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我”,它没有“我”的概念;我们一旦说它是“我”的本能的时候,所有的妄想都围绕这个,所有的生活都围绕这个,结果搞了半天最后它还是没有“我”,所以错是错在这个地方。阿赖耶识的见分,我们的真心,有主观的,能看、能听的这个能动性;我们还有客观的被动性,就是你所有的外在的法尘,其实也是你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你看见的世界其实是你自己。[/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我们看见的能见的这部分是自己,所看的那部分我们又拒绝它,以为它不是自己,这个第二个就错了。就是第一个能见的部分是自己,所见的部分也是自己,然后包含的部分也是自己,所以阿赖耶识叫“根身器界”,能藏、所藏、执藏。能藏的是指主观能动的部分;所藏的是客观被动的部分;执藏是包含的部分,这是我们真心本来的功能。[/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然后我们在真心本来功能的基础上,把能看、能听的这部分,单独把它割裂出来,割裂了以后就把这部分当成“我”。然后为了这个“我”,我们就不惜代价生生世世去跟人结怼怨仇,哇,很多!实际上你所怼的那些,所针对的那些全部是自己。就好像左手打自己的右手,右手不高兴;右手去创造,左手不停地打。不停地去追求,不停地去舍弃,我们的这个心就变得很受伤。所以整体的生命,被你这么一割裂——你把主观能动性这部分变成自己。这一割裂之后,结果剩下来你永远会不满足,因为那个世界都是你的。世界都是你的,你才赚了那么一点点钱,你才拥有那么一点点财产,你才拥有那么一点点,你怎么可能满意呢?所以整个宇宙都给你,全部法界都给你,你才符合你的真相。只要有一个灰尘还在你之外的,你已经不满意了,肯定会不满意。这是一个真相。[/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另外一个就是说,当你一旦割裂了以后,你就跟外界对立起来了,因为不能满足自己内在的这种的需求,所以就对立;你跟这个世界永远对立,就产生嗔恨;割裂了以后,不能完整地给你,你就产生贪欲。所以如果不能把中间割裂的这个错误,割裂的错误就是我执、我见,我见就像高山,就像一堵墙。你不是把那个我,能看、能听的那个“我”把它打碎掉,而是把“我”跟外界割裂的这堵墙把它拿掉,把我见的高山拿掉。然后我跟你对立的那个——本来对立的,你看,你在那里、我在这里,中间就有隔阂,这叫对立。把对立中间的这堵墙拿掉了以后,你就发现没有对立了。比如说“我们,我在这里,你在那里“,这里、那里是有割裂的,我说“我们都在这个教室里面“,教室才是我们的整体,那我们就没有对立了,因为大家都在教室里面。我们都是人,那跟人就没有对立了。所以当你把法界都是自己的这样一个完整性以后,中间割裂的那堵墙把它拿掉,那个错误的执着把它拿掉,你发现众生就是同体的,于是生气、嗔恨、仇恨变得毫无意义,没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解脱。[/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所以第七识既是我们生命轮回受苦的开端,同时又是了生死要解脱的必经之道,你必须从这里回来。就是在这里摔跤的,你要从这里再爬起来,就要从这里爬起来,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仅仅看到了我执,知道自己在这里摔跤的,你还没爬起来,你不能在这个地方说,“哇,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明心了”,你就完全错掉了。因为“你”明心了,就意味着别人没有明心,跟世界还是割裂的,你割裂的那堵墙没打开,你就没有真正开悟,因为那堵墙在那里,自我意识还是在,我跟他还是有区别,还是有对立。[/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所以有些人在这个地方,看到“明明了了”就以为是的,跟世界依然是对立的,这个最终不落入邪道和外道是很难的。因为他的我执更加地强大起来了,以为自己很厉害了,那跟世界割裂就更严重,这是一方面。所以说你不看到这里,你在哪里摔跤都不知道,怎么爬起来都不知道,你永远在那里摸爬滚打,徒劳无功。但是一旦到这里,你看见自己怎么回事了,你又不能操之过急、自以为是得太厉害,太厉害,你的我执、我慢更多,就变成邪教外道去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同时这又是你真心的一部分,能看、能听的。所以你看佛经有时候看不懂,看晕掉,一会儿说这里是真心,一会儿又说这里不是真心,搞得自己糊里糊涂涂的。当你真正把它看清楚了,它确实是真心的一部分,只要把那个墙拿掉了,一部分就是整体。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大家只要有信心把它学懂,参透了,也是能够明白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摘自2015.07.14《佛说四十二章经》33答疑(文字来源:安福利生)[/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达照法师:通常说六根的意根就是我们的第七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脱道的佛法告诉我们,轮回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这十八界当中,按照唯识宗的说法,这十八个里面色法十一个,心法七个,心法八个就是加个阿赖耶识。就心法七个,这七个哪七个?色法十一个是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这十个,加上一个色声香味触法的“法”,这个“法”它指的法所摄的色法。就是法里面,色声香味触法的那个法尘里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法尘里面的色法,一部分属于法尘里面的心法,法尘里面有色法和心法。所以确切地说,应该是色法十个多一点,然后心法是七个多一点,加起来是十八个,应该是这样说。[/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因为这个法尘里面的色法是我们脑子里面想到的,比如说汽车、房子、这座山、这个人,是红色的、白色的,有显色,有形色,有各种色法的物质的这种形相的。只要有形相的,脑子里面出现的,那都叫做法尘,色法的法尘,就是它是属于色法,色法十一个,就是色法里面。看得见的色法是外在的,看不见的是你脑子里面的。脑子里面想到看见的那个,也叫看见的,叫可见可对色;还有可见不可对色,你可以见,脑子里面想到飞机的样子,但是你把它拿出来跟自己对,对不起来,因为它是脑子里想到的,就是十个多一点。[/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么色法里面的心法指的是,比如说菩提,我们要证菩提,大家要修行,要空性见,这个空性见到底在脑子里面哪一部分呢?你找不到,但是有这个概念。你脑子里面想不到那个菩提到底长什么样,人家说“身是菩提树”,慧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我们就不知道菩提是什么了。你有这个概念却不知道是什么的,那实际上只是心法而已。包括说快乐,快乐到底是笑起来才叫快乐,还是某一种状态才是快乐呢?快乐好像也没有状态,但是我们又知道,说这个人很快乐,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心法,就是你内心产生的一种分别心。 心法八个,除了阿赖耶识以外,实际上是七个,七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六识加上一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前五根是色法,最后的这个意根就是心法,所以一般讲七个心法,就是六识加上意根。六识加上意根是七个,属于心法,加上十一个色法,所以说十八界,是这么来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么意根就是唯识宗所说的第七识,这是没错了。意识是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意识是第六识。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根是什么?就是树从根里面长出来的,树是从树根里面长大的。我们的意识是从意根里面长出来的。意识,我们的想法。这个是念珠,你们都能看到,当你脑袋想到念珠的时候,念珠的图案已经出来了,但是没出来之前,它是从哪里出来的?怎么你脑子里面会想到是一个念珠?念珠是现在刚刚才看的。诸位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一下我们的放生池,你看,放生池又冒出来了。你不想的时候,脑子里面放生池没冒出来;一想的时候这个放生池就冒出来了。冒出来,就好像那棵树已经长起来,有叶子你能看得见;但是没冒出来之前,它潜伏在里面,就在阿赖耶识的八识田中,潜伏在里面。潜伏在里面,它自己怎么不冒出来呢?是要通过第七识,通过这个根,它才能长出来,如果没有这个根它没有办法长出来。从长起来的角度,它是从这个根长起来,所以把第七识说成是第六识的根。[/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但实际上这个根跟识的一个微妙的关系,就是六根它缘着六尘才产生的是六识。也就是我们的眼根看到了色尘,你才去分别它说,“哦!这个是长的,这是短的!”这才产生分别心。所以根是内在的,尘是外在的,这个识呢?是不知道内在还是外在的。就根尘勾结了产生的一个判断,判断就是识别,所以我们叫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那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哦,这是手!“手本身是一个色尘,我眼睛看它,我眼睛是一个眼根,当我眼睛看到手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出现手的概念,就是我们有分别说这个是区别于其它的,区别于不是手,所以我们说,“哦!这是手。”这个时候,你说它“手”的时候,这是一种判断,这个判断、这个识别就叫做眼识,眼晴已经分别出来这个东西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前五识好办,五识是因为五根对着外面的五尘。最难办的就是意识。这个意识脑子里面怎么会出现这个图案的?实际上就是意根缘着那个法尘。法尘我刚才说就是概念,有形相的概念是法尘当中的色尘;没有形相的概念是法尘当中的心法。不管有形相没形相,只要有概念,它都叫法尘,都是外在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当我们打妄想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东西让你打,你才会把这个妄想打出来。比如说我们听过“菩提”,你现在说“我要证菩提”,这“菩提”的概念你才能打得出来。如果从来没有人教你“菩提”,你压根就不知道,那个概念在你的世界里面找不到,你想去找一个没有概念的,你发现找了半天还是没概念,就是脑子里面没办法打那种没概念的妄想。你不找的时候,就现在大家坐在这里,你不找!“不找”就是一个概念哦,你会觉得“我不找了”,这就是一个妄想,因为“不找”变成一个概念了。当你真正顺着“不找”的这观念,把“不找”停下来,真的不找的时候,你发现,你的脑子里面没办法想东西了,所以叫不可思议。没办法想,没办法想的这个明明白白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们的根。因为你明明白白,你说,“哦!那是房子”,你看,当你明明白白的这个跟“房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房子”的概念就出来了,那叫意识。你意识到了,明明白白还是什么都没有。一看这个念珠,它又出来了。这些概念是因为你的内心缘着外在的这种概念,概念来的时候,你的心是随概念转,所以这个概念就在你的生命中呈现。我们说你这个人妄想这么多,实际上是你脑子里面概念很多,这个概念、那个概念,全部都是意识,意识的背后就是因为有法尘。[/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当你不去攀缘这个法尘,就是意根不去攀缘法尘的时候,意根自己没办法产生概念,所以意根叫“恒审思量”,它有觉照的能力,有思量的能力,叫“集起名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它有思量、觉照的这样能力。就像我们坐在这里,明明白白,有明明白白的能力。但是明明白白这个状态好像是永恒的,你感觉到它是永恒的,因为你明明白白的时候,感觉不到内心的生灭、起伏、波澜,好像都没有,它一直就这样。所以你做了坏事,别的人都不知道,结果就是你自己知道,你就完蛋了。因为它背后是永恒的摄像头,一直在背后摄像,盯着你。你如果没有分别心,它也一直盯着;一有分别心呢,那分别心就成为你的一个妄想,妄想打完以后,它自己又没有掉了。因为妄想是你的意识,意根是要缘着它,它才冒出来;你不缘它,它永远不冒出来。你缘它的时候,要刻意缘着它,它出来了;但是你一不小心,不缘它,它自己又没掉了。所以妄想都是自生自灭的,你不理它,它自己就没有掉。[/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但是我们内在这个意根,一直感觉明明白白的、永恒的这个东西,好像一直在。这个“在”是干嘛?我们现在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这个地方——我们把一直“在”的这个东西当成“我”。所以说,凡夫是把第八识的见分执着为“我”,那个见分就是第七识。执着为“我”以后,就成为第七识;如果你不执着为“我”,那个见分就是见。就是我能看见你,明明白白的,能看见,它能思量,它一直都这样。[/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这个东西很奇怪,它又是我们心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真心的本能,我们本能就是有明明白白的。我们在这本能上面,就头上安了一个头,安了一个标签说:这是“我”的本能。其实你可以不用说“我”的本能,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我”,它没有“我”的概念;我们一旦说它是“我”的本能的时候,所有的妄想都围绕这个,所有的生活都围绕这个,结果搞了半天最后它还是没有“我”,所以错是错在这个地方。阿赖耶识的见分,我们的真心,有主观的,能看、能听的这个能动性;我们还有客观的被动性,就是你所有的外在的法尘,其实也是你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你看见的世界其实是你自己。[/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我们看见的能见的这部分是自己,所看的那部分我们又拒绝它,以为它不是自己,这个第二个就错了。就是第一个能见的部分是自己,所见的部分也是自己,然后包含的部分也是自己,所以阿赖耶识叫“根身器界”,能藏、所藏、执藏。能藏的是指主观能动的部分;所藏的是客观被动的部分;执藏是包含的部分,这是我们真心本来的功能。[/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然后我们在真心本来功能的基础上,把能看、能听的这部分,单独把它割裂出来,割裂了以后就把这部分当成“我”。然后为了这个“我”,我们就不惜代价生生世世去跟人结怼怨仇,哇,很多!实际上你所怼的那些,所针对的那些全部是自己。就好像左手打自己的右手,右手不高兴;右手去创造,左手不停地打。不停地去追求,不停地去舍弃,我们的这个心就变得很受伤。所以整体的生命,被你这么一割裂——你把主观能动性这部分变成自己。这一割裂之后,结果剩下来你永远会不满足,因为那个世界都是你的。世界都是你的,你才赚了那么一点点钱,你才拥有那么一点点财产,你才拥有那么一点点,你怎么可能满意呢?所以整个宇宙都给你,全部法界都给你,你才符合你的真相。只要有一个灰尘还在你之外的,你已经不满意了,肯定会不满意。这是一个真相。[/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另外一个就是说,当你一旦割裂了以后,你就跟外界对立起来了,因为不能满足自己内在的这种的需求,所以就对立;你跟这个世界永远对立,就产生嗔恨;割裂了以后,不能完整地给你,你就产生贪欲。所以如果不能把中间割裂的这个错误,割裂的错误就是我执、我见,我见就像高山,就像一堵墙。你不是把那个我,能看、能听的那个“我”把它打碎掉,而是把“我”跟外界割裂的这堵墙把它拿掉,把我见的高山拿掉。然后我跟你对立的那个——本来对立的,你看,你在那里、我在这里,中间就有隔阂,这叫对立。把对立中间的这堵墙拿掉了以后,你就发现没有对立了。比如说“我们,我在这里,你在那里“,这里、那里是有割裂的,我说“我们都在这个教室里面“,教室才是我们的整体,那我们就没有对立了,因为大家都在教室里面。我们都是人,那跟人就没有对立了。所以当你把法界都是自己的这样一个完整性以后,中间割裂的那堵墙把它拿掉,那个错误的执着把它拿掉,你发现众生就是同体的,于是生气、嗔恨、仇恨变得毫无意义,没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解脱。[/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所以第七识既是我们生命轮回受苦的开端,同时又是了生死要解脱的必经之道,你必须从这里回来。就是在这里摔跤的,你要从这里再爬起来,就要从这里爬起来,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仅仅看到了我执,知道自己在这里摔跤的,你还没爬起来,你不能在这个地方说,“哇,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明心了”,你就完全错掉了。因为“你”明心了,就意味着别人没有明心,跟世界还是割裂的,你割裂的那堵墙没打开,你就没有真正开悟,因为那堵墙在那里,自我意识还是在,我跟他还是有区别,还是有对立。[/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所以有些人在这个地方,看到“明明了了”就以为是的,跟世界依然是对立的,这个最终不落入邪道和外道是很难的。因为他的我执更加地强大起来了,以为自己很厉害了,那跟世界割裂就更严重,这是一方面。所以说你不看到这里,你在哪里摔跤都不知道,怎么爬起来都不知道,你永远在那里摸爬滚打,徒劳无功。但是一旦到这里,你看见自己怎么回事了,你又不能操之过急、自以为是得太厉害,太厉害,你的我执、我慢更多,就变成邪教外道去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同时这又是你真心的一部分,能看、能听的。所以你看佛经有时候看不懂,看晕掉,一会儿说这里是真心,一会儿又说这里不是真心,搞得自己糊里糊涂涂的。当你真正把它看清楚了,它确实是真心的一部分,只要把那个墙拿掉了,一部分就是整体。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大家只要有信心把它学懂,参透了,也是能够明白的。[/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摘自2015.07.14《佛说四十二章经》33答疑(文字来源:安福利生)[/backcolor]
2楼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东想西想就是妄想、很清楚。但是意根是什么呢?意根啊,诸位注意听,意根就是妄想生起来的地方,根本啊,这个呢就像树长起来那个树叶、花、树杈、树枝,这个根就是树根。那么意根又是怎么一回事呀,它又没有妄想,所以要命就在这里。意根是没有妄想的,但妄想又是从意根出来的。诸位有没有观察过,妄想从哪里来的?你闭上眼睛,自己没有妄想了。你突然想一下,外面一辆车,这车马上就会从脑袋里面冒出来了。这个车怎么会从我们脑袋里冒出来的?是从外面的车拉过来的吗,又不是。你现在想一下碧云江大桥,大桥马上就出来了。妄想就这么多。所以呀,这个意根有一个非常微妙的作用,就是诸位把意识妄想停下来之后,没有妄想了,然后这个意根呢,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却很清楚。他脑袋里面很清楚,他说,我现在很清楚了,我现在没有烦恼了。
所以交光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特别强调要用根不用识,禅宗的参禅法门都是要我们用根不用识,禅宗啊不管你妄想不妄想,它不管你那么多闲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意根,所以参禅有一个参话头,参话头诸位知道啊,有没人用参话头功夫的?(下面答曰:不多)不多。参话头,这个是中上根人能用,下根人参不起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参话头,话头,我们说,参念佛是谁,参我们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多人参话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到处找,这个不是参话头,这个是在念话头。参话头是什么呢?参话头就是要参话的前头,话的前头是什么?诸位想不想说话?你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当说话了,话头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那个。所以呀,参话头的功夫是这样的,想念阿弥陀佛,但是你偏偏不让它念出来,要念出来就是话尾了,念出来它就跑掉了,所以你要参,参的是话的前头。诸位现在你试试看,能不能参得起来?你想念阿弥陀佛,但是偏偏不让它念出来,然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想念,你脑袋里阿弥陀佛不要冒出来,冒出来那就是话尾巴,能不能做到?啊,这个你要是能做到啊,这就参话头。而且这个参话头,做功夫要做得非常的绵密,它这绵密到什么程度呢?说过去呀,禅宗告诉我们参话头是这样的,用功的方法,这个话呢,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还要盯着这个话的前面。这挺难哪,参话头参的着急的时候,就像吞那个热汤丸,很热的汤圆含在嘴巴里面,吞下去又会烫死掉,吐呢又舍不得,它味道太好了,舍不得吐,就卡在这个脖子上。有一个比喻叫做,如猫捕鼠,猫抓老鼠,看到猫抓老鼠,这个猫抓老鼠,追、追、追、追,这个老鼠一下跑到老鼠洞里面去了。然后这个猫就四爪抓地,尾巴翘起来,然后就全神贯注盯住这个洞口,干吗?这老鼠别让它出来,一出来就要扑上去,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心里面,这句佛号啊,不让它冒出来,但是一定要想着它。这猫呢,一方面不让老鼠出来,一方面又想老鼠出来,我可以抓住它。哎,它一出来又跑掉了,所以你不能让它出来。它不出来你又白等,所以又想它出来。这如猫捕鼠,这参禅的人,参话头的人就要这样。就是要这样,想要自己念佛,却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就盯着,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能不能想到?能想到你肯定是中等根基或者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了,你老老实实的,在妄想上面先去除。如果你妄想慢慢消除之后,念佛功夫慢慢用深了之后,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慢慢看见这个意根。所以,参话头实际上就是在意根上做工夫。诸位想啊,你妄想没有出来的时候,脑袋里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意根。
意根有个非常好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可以体会得到的。比如说,诸位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烦恼的事情了,然后烦恼的事情遇到之后啊,你就问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痛苦的?你肯定说,哎呀我知道。那么,那个知道的东西痛不痛苦啊?它不痛苦。知道的本身并不苦。比如说,有人打你一巴掌,“啪”一下,这时候很痛,痛,你知不知道啊?痛,你知道痛。知道痛那个知道本身它痛不痛啊?它不痛。所以我们凡夫就执著在意识跟妄想上。人家说你一句呢,你就在这一句话上,在这个概念上,在赞叹或者诽谤上,甚至在这个身体上,就痛了。如果你回到这个意根上呢,一点都不痛。所以早期佛法修行的,要在意根上下手。佛陀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不受第二支箭”,第二支箭是什么?我们一般的人,第一支箭射到你身上,身体已经很痛了。身体很痛之后呢,你心里面还要跟着这个箭痛。心里还要着急、难过,还要恨那个人打我。所以,你的心也跟着痛了。那你修行的佛弟子呢,佛陀告诉弟子们说,他说,多闻圣弟子,不受第二支箭,只受一支箭。别人打我一下,只是感受到打我的这一下痛,这个比如说皮肤被打坏掉了,这个我知道,心不要因此而痛苦、而恨他。你就确确实实的,去对付每件事情,只是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哦,本来是这样,你不受它负面的作用。所以,在意根上用功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平时,随时会关照着意根,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麻烦,你问你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些痛苦、麻烦,然后你马上回答说,我知道;那么,知道的这个它痛不痛苦呀?它不痛苦。哎,这个问题马上就解决掉。这个我解决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因为有很多弟子呀,他们学习过程中,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只要跟师父讲话你就没有烦恼。哎,他说为什么。有人他烦恼来了,打电话给我,我就是这么简单告诉他,你烦恼吗?他说我现在正烦得不得了。哎,谁知道你烦恼啊?你知不知道你烦恼啊?我当然知道!我要是不知道,我就不烦恼了。好,那个知道烦恼的,烦不烦恼啊?他很听话,他马上会回观自己啊,观照自己那个知道烦恼的,他一看,没有烦恼。所以知道烦恼的那个,并不烦恼。这个就是禅宗在意根上用功的诀窍。
诸位要是细听,有基础的同修呢,你要是有基础的,在禅宗有修行的,在这一块特别重要。前面一个层次,在妄想上用功夫,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第二步,在意根上用功夫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在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有一个误区啊,要注意听啊,这个误区是在哪里呢?这个意根的境界非常的清净,你感觉它,它没有烦恼。所以,当你有一天用功用到,你说,哎呀,很清净,这个世界上好象和我没关系了。好象没关系了,只是很明白,知道吃饭、知道穿衣、知道走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好象一尘不染,因为这个意根它可以不落在法尘上。法尘就是妄想、分别,它不起法尘、不起妄想分别的时候,就是感觉本来如此的这样一种境界。有很多人,以为在这里就明心见性了,所以我说,这里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见性之前的八种错误的境界里面呢,其中就有这一种。那么这种的特点在哪里呢?特点就在于,他脑袋里面有个很坚固的感觉,就是我现在解脱了,我现在很清楚。那个我执,这个意根就是整个我们凡夫众生的根本在这里!意根就是我执的根本!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无论你好坏是非,完全以意根、以这个我为中心的,以我的感觉为中心,所以你觉了一切法,你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了,好象你看到很清楚了,心里不受到侵扰了,所以意根非常麻烦,我们说句不好听的,它会装摸做样的,它在我们自己心中,会树立起来一个清净的概念,没有烦恼干扰了,这多好啊。所以在三界里面,四禅八定当中,第二个空无边处,第三个无所有处,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这三层天,都同于意根的境界。
中国的道家、庄子,西方的哲学家,很多人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他对世间也无所求、无所得,看上去在文化上好象很高妙,但实际上呢,他总有一个东西。有个什么东西呢?你看他的书,你看他的画,你就明白了,有个东西在那儿可以抓住的,就是我!所以这个我执就在这里。
如果诸位想要了生死呢,禅宗的方法比较好。禅宗的方法让你参禅啊,就把这个意根滚得很熟悉,就像母鸡孵鸡蛋一样,死死把它孵住,孵、孵、孵,壳一破掉,小鸡就出来了。那么,时时刻刻把我们生死根抓住,你清清楚楚没有烦恼的那个根本,你抓住在这里,吃饭、穿衣在这里,所以参禅的人哪绵绵密密,到最后,桶底脱落,那也就是把这个意根砸破掉了。这样子我执一破,就证入了本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个根和本体呀,相差没有太远,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面,因为我们这个语言文字哪,一落在我们心中就成为法尘,我们听来的法,不管你讲得多好,你说那个法师讲得多好,那本书讲得不得了的好,再好就是释迦佛跟你说的话,一落入我们凡夫的心中怎么样呢?全部都是法尘,都是妄想分别,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一层通过。那么要在这一层意根上通过之后,证体了。
诸位要是现在想试试看呢,你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四个层次、四个步骤啊,可以试一试看。第一步,我们把物质世界扔掉,在你心里面,把所有的物质世界,不管是光啊、光明啊,还是空,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你全部扔掉不要了。你可以观想一下,第一步。第二步,把你的心念全扔掉,心里面的念头,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想的好还是不好,想的听法的呢,还是做好事、做善法的,一切善恶是非的想法全扔掉!这是第二步。然后第三步呢,第三步最关键,现在不是外在的扔掉了,内在的妄想分别也扔掉了,那剩下的明明白白的那个,也把它扔掉!你看看能不能扔掉,这个明明白白再扔掉一下,那你证得的就是体了!这个体从来没有动摇,它也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呢?它没有我们那种妄想、意根那种明白,实际上它是有明白的,但是,它的明白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明白。所以这个第二步到第三步啊,机缘成熟的人他三言两语之下,他马上就透过去了。确实能够把这个明明白白的扔掉,干干净净的,那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根基的人,可能在这里呢,在意识当中又给他创造一个见解出来。
所以在唐朝以前呢,中国禅宗比较直指,就直接让你把这个东西扔掉,很简单。那么扔掉之后,这就是体了。证体起用,所以到这个份上,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实在是悠闲得不得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原来一直在追求啊,我有时候很感叹哪,感叹我们在人生当中,几十年忙忙碌碌,生生世世都在这里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所以呢,生生世世在这里呢,这颗心总是不得安宁啊。那你就觉得很奇怪,当你把这个物质的世界扔掉,当你把内心的精神世界扔掉,当你把这个明明白白的心也扔掉之后,你才发现,原来生命怎么会有这么安的地方呢?不曾动摇啊!无量劫来没有动摇,现在明白了它也没有动摇,将来也不会可能有动摇!生命的本体就是这样如如不动。闲哪,所以,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闲哪,是确实内外世界断绝无尘,一种平怀,泯然自绝。全部了断了。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哎呀,我终于得到一个绝学无为的东西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落入了这个法尘当中,所以,下一句永嘉大师再逼着你,不除妄想不求真。哦,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什么?前面我通过一种方便的法门引导大家,让大家先把这个物质世界扔掉,然后再把妄想扔掉,然后再把明明白白这颗心扔掉,那么当你证得这个体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呢?起用了。起什么用?不除妄想,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妄想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可以妄想了?因为你看到生命的本体原来就是这么不动的,所以现在我口渴了,好,我打一个妄想,那我就喝茶,诸位看,当你前面这个物质世界、妄想全部了断了的时候,喝茶有什么关系?喝茶难道不是生命最庄严的显现吗?妄想有什么关系?是非人我,人世间的种种千差万别,我们不是有大智慧吗?所以呀,这个起用就是不除妄想,不除妄想是从这里呀。因为你了生死,是从这个我执的意根开始,从这个地方突破,所以你起用,还是从妄想这个地方回来。
所以交光大师的《楞严经正脉疏》,特别强调要用根不用识,禅宗的参禅法门都是要我们用根不用识,禅宗啊不管你妄想不妄想,它不管你那么多闲事,它只要你看到这个意根,所以参禅有一个参话头,参话头诸位知道啊,有没人用参话头功夫的?(下面答曰:不多)不多。参话头,这个是中上根人能用,下根人参不起来。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参话头,话头,我们说,参念佛是谁,参我们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很多人参话头,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到处找,这个不是参话头,这个是在念话头。参话头是什么呢?参话头就是要参话的前头,话的前头是什么?诸位想不想说话?你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就当说话了,话头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前那个。所以呀,参话头的功夫是这样的,想念阿弥陀佛,但是你偏偏不让它念出来,要念出来就是话尾了,念出来它就跑掉了,所以你要参,参的是话的前头。诸位现在你试试看,能不能参得起来?你想念阿弥陀佛,但是偏偏不让它念出来,然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看看,想念,你脑袋里阿弥陀佛不要冒出来,冒出来那就是话尾巴,能不能做到?啊,这个你要是能做到啊,这就参话头。而且这个参话头,做功夫要做得非常的绵密,它这绵密到什么程度呢?说过去呀,禅宗告诉我们参话头是这样的,用功的方法,这个话呢,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还要盯着这个话的前面。这挺难哪,参话头参的着急的时候,就像吞那个热汤丸,很热的汤圆含在嘴巴里面,吞下去又会烫死掉,吐呢又舍不得,它味道太好了,舍不得吐,就卡在这个脖子上。有一个比喻叫做,如猫捕鼠,猫抓老鼠,看到猫抓老鼠,这个猫抓老鼠,追、追、追、追,这个老鼠一下跑到老鼠洞里面去了。然后这个猫就四爪抓地,尾巴翘起来,然后就全神贯注盯住这个洞口,干吗?这老鼠别让它出来,一出来就要扑上去,就是要看住自己的心里面,这句佛号啊,不让它冒出来,但是一定要想着它。这猫呢,一方面不让老鼠出来,一方面又想老鼠出来,我可以抓住它。哎,它一出来又跑掉了,所以你不能让它出来。它不出来你又白等,所以又想它出来。这如猫捕鼠,这参禅的人,参话头的人就要这样。就是要这样,想要自己念佛,却不让它念出来,然后你就盯着,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能不能想到?能想到你肯定是中等根基或者是上等根基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了,你老老实实的,在妄想上面先去除。如果你妄想慢慢消除之后,念佛功夫慢慢用深了之后,心会慢慢平静下来,平静下来之后,你就会慢慢看见这个意根。所以,参话头实际上就是在意根上做工夫。诸位想啊,你妄想没有出来的时候,脑袋里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意根。
意根有个非常好的作用在哪里呢?这个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可以体会得到的。比如说,诸位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烦恼的事情了,然后烦恼的事情遇到之后啊,你就问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痛苦的?你肯定说,哎呀我知道。那么,那个知道的东西痛不痛苦啊?它不痛苦。知道的本身并不苦。比如说,有人打你一巴掌,“啪”一下,这时候很痛,痛,你知不知道啊?痛,你知道痛。知道痛那个知道本身它痛不痛啊?它不痛。所以我们凡夫就执著在意识跟妄想上。人家说你一句呢,你就在这一句话上,在这个概念上,在赞叹或者诽谤上,甚至在这个身体上,就痛了。如果你回到这个意根上呢,一点都不痛。所以早期佛法修行的,要在意根上下手。佛陀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不受第二支箭”,第二支箭是什么?我们一般的人,第一支箭射到你身上,身体已经很痛了。身体很痛之后呢,你心里面还要跟着这个箭痛。心里还要着急、难过,还要恨那个人打我。所以,你的心也跟着痛了。那你修行的佛弟子呢,佛陀告诉弟子们说,他说,多闻圣弟子,不受第二支箭,只受一支箭。别人打我一下,只是感受到打我的这一下痛,这个比如说皮肤被打坏掉了,这个我知道,心不要因此而痛苦、而恨他。你就确确实实的,去对付每件事情,只是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哦,本来是这样,你不受它负面的作用。所以,在意根上用功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平时,随时会关照着意根,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麻烦,你问你自己:我知不知道这些痛苦、麻烦,然后你马上回答说,我知道;那么,知道的这个它痛不痛苦呀?它不痛苦。哎,这个问题马上就解决掉。这个我解决过很多人这个问题。因为有很多弟子呀,他们学习过程中,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只要跟师父讲话你就没有烦恼。哎,他说为什么。有人他烦恼来了,打电话给我,我就是这么简单告诉他,你烦恼吗?他说我现在正烦得不得了。哎,谁知道你烦恼啊?你知不知道你烦恼啊?我当然知道!我要是不知道,我就不烦恼了。好,那个知道烦恼的,烦不烦恼啊?他很听话,他马上会回观自己啊,观照自己那个知道烦恼的,他一看,没有烦恼。所以知道烦恼的那个,并不烦恼。这个就是禅宗在意根上用功的诀窍。
诸位要是细听,有基础的同修呢,你要是有基础的,在禅宗有修行的,在这一块特别重要。前面一个层次,在妄想上用功夫,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第二步,在意根上用功夫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在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有一个误区啊,要注意听啊,这个误区是在哪里呢?这个意根的境界非常的清净,你感觉它,它没有烦恼。所以,当你有一天用功用到,你说,哎呀,很清净,这个世界上好象和我没关系了。好象没关系了,只是很明白,知道吃饭、知道穿衣、知道走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好象一尘不染,因为这个意根它可以不落在法尘上。法尘就是妄想、分别,它不起法尘、不起妄想分别的时候,就是感觉本来如此的这样一种境界。有很多人,以为在这里就明心见性了,所以我说,这里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见性之前的八种错误的境界里面呢,其中就有这一种。那么这种的特点在哪里呢?特点就在于,他脑袋里面有个很坚固的感觉,就是我现在解脱了,我现在很清楚。那个我执,这个意根就是整个我们凡夫众生的根本在这里!意根就是我执的根本!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无论你好坏是非,完全以意根、以这个我为中心的,以我的感觉为中心,所以你觉了一切法,你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了,好象你看到很清楚了,心里不受到侵扰了,所以意根非常麻烦,我们说句不好听的,它会装摸做样的,它在我们自己心中,会树立起来一个清净的概念,没有烦恼干扰了,这多好啊。所以在三界里面,四禅八定当中,第二个空无边处,第三个无所有处,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这三层天,都同于意根的境界。
中国的道家、庄子,西方的哲学家,很多人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他对世间也无所求、无所得,看上去在文化上好象很高妙,但实际上呢,他总有一个东西。有个什么东西呢?你看他的书,你看他的画,你就明白了,有个东西在那儿可以抓住的,就是我!所以这个我执就在这里。
如果诸位想要了生死呢,禅宗的方法比较好。禅宗的方法让你参禅啊,就把这个意根滚得很熟悉,就像母鸡孵鸡蛋一样,死死把它孵住,孵、孵、孵,壳一破掉,小鸡就出来了。那么,时时刻刻把我们生死根抓住,你清清楚楚没有烦恼的那个根本,你抓住在这里,吃饭、穿衣在这里,所以参禅的人哪绵绵密密,到最后,桶底脱落,那也就是把这个意根砸破掉了。这样子我执一破,就证入了本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个根和本体呀,相差没有太远,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面,因为我们这个语言文字哪,一落在我们心中就成为法尘,我们听来的法,不管你讲得多好,你说那个法师讲得多好,那本书讲得不得了的好,再好就是释迦佛跟你说的话,一落入我们凡夫的心中怎么样呢?全部都是法尘,都是妄想分别,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一层通过。那么要在这一层意根上通过之后,证体了。
诸位要是现在想试试看呢,你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四个层次、四个步骤啊,可以试一试看。第一步,我们把物质世界扔掉,在你心里面,把所有的物质世界,不管是光啊、光明啊,还是空,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你全部扔掉不要了。你可以观想一下,第一步。第二步,把你的心念全扔掉,心里面的念头,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想的好还是不好,想的听法的呢,还是做好事、做善法的,一切善恶是非的想法全扔掉!这是第二步。然后第三步呢,第三步最关键,现在不是外在的扔掉了,内在的妄想分别也扔掉了,那剩下的明明白白的那个,也把它扔掉!你看看能不能扔掉,这个明明白白再扔掉一下,那你证得的就是体了!这个体从来没有动摇,它也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呢?它没有我们那种妄想、意根那种明白,实际上它是有明白的,但是,它的明白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明白。所以这个第二步到第三步啊,机缘成熟的人他三言两语之下,他马上就透过去了。确实能够把这个明明白白的扔掉,干干净净的,那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根基的人,可能在这里呢,在意识当中又给他创造一个见解出来。
所以在唐朝以前呢,中国禅宗比较直指,就直接让你把这个东西扔掉,很简单。那么扔掉之后,这就是体了。证体起用,所以到这个份上,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实在是悠闲得不得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原来一直在追求啊,我有时候很感叹哪,感叹我们在人生当中,几十年忙忙碌碌,生生世世都在这里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所以呢,生生世世在这里呢,这颗心总是不得安宁啊。那你就觉得很奇怪,当你把这个物质的世界扔掉,当你把内心的精神世界扔掉,当你把这个明明白白的心也扔掉之后,你才发现,原来生命怎么会有这么安的地方呢?不曾动摇啊!无量劫来没有动摇,现在明白了它也没有动摇,将来也不会可能有动摇!生命的本体就是这样如如不动。闲哪,所以,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闲哪,是确实内外世界断绝无尘,一种平怀,泯然自绝。全部了断了。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哎呀,我终于得到一个绝学无为的东西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落入了这个法尘当中,所以,下一句永嘉大师再逼着你,不除妄想不求真。哦,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什么?前面我通过一种方便的法门引导大家,让大家先把这个物质世界扔掉,然后再把妄想扔掉,然后再把明明白白这颗心扔掉,那么当你证得这个体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呢?起用了。起什么用?不除妄想,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妄想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可以妄想了?因为你看到生命的本体原来就是这么不动的,所以现在我口渴了,好,我打一个妄想,那我就喝茶,诸位看,当你前面这个物质世界、妄想全部了断了的时候,喝茶有什么关系?喝茶难道不是生命最庄严的显现吗?妄想有什么关系?是非人我,人世间的种种千差万别,我们不是有大智慧吗?所以呀,这个起用就是不除妄想,不除妄想是从这里呀。因为你了生死,是从这个我执的意根开始,从这个地方突破,所以你起用,还是从妄想这个地方回来。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19 08:38只看该作者
3楼
太密了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5楼
谢谢分享啊,虽然有点长没看完。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7楼
达照法师很腻害的。一家子都皈依了佛门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19 14:10只看该作者
9楼
《薛定谔的猫》也类似诠释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19 14:28只看该作者
11楼
老德子学问很广啊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20 00:50只看该作者
12楼
看不懂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20 02:57只看该作者
13楼
aann 发表于 2021-10-19 22:13
佛法广大深远
点评
发表于 2021-10-20 04:40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4楼
fjm 发表于 2021-10-20 10:57
据说耶稣在尼帕尔当过5年和尚,回去后才创立了基督教, 【众神之车】认为上帝是一个来到地球的宇航员, ...
点评
发表于 2021-10-20 05:37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5楼
从信仰上建设自我,人生价值与日俱增。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21-10-20 05:37只看该作者
16楼
aann 发表于 2021-10-20 12:40
看过耶稣与佛法的一些文字记载。几百年来,西方的发达与民众对宗教的虔诚是有紧密的关联的。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7楼
[backcolor=rgb(188, 211, 229)]转六识、七识才能断除习气[/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元音老人[/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四智呢?是由八识转的,叫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功夫,就是转六识、七识。转第六识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转成不分别而只观察的心。我们生来就喜欢分别,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好的要,坏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别当中生活,所以妄念纷飞、生死不了。第七识是传送识,就象我们单位的门房,把六识送来的信息都传到第八识里去。第八识是储藏识,就象我们单位的仓库,接受第七识传来的信息,把它藏在里面。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多生历劫的种子都在里面。要把这些种子都断掉,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萨才能断光。所以我们要加紧做功夫。“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就是现在因地修行时须着力转换六、七识,才能进而转换八、五识,圆成佛果。也就是说,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后来才能转成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从而圆证佛果。现在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是昏暗的,它什么东西都要,不论好坏,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圆镜智时,它就只照不动了,就不要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他是对外的。有偈云:“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八识要转成四智,也就是说,要圆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不是一悟道就成了,还差得远呢。要好好用功才行。[/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佛教的根本是大乘教,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是为自己,大乘教是为大家。“愿众生先我成佛”,是大心菩萨。你们大家都先成佛,我最后成佛。就要这样发心。现在的人不是这样想,别说成佛了,就是一点小利益,都争先恐后往前抢,哎哟!我第一个,我第一个,排队我站第一个,他要捷足先登,这就是凡夫心。所以学佛心量要大,越大越先成佛。要发大心,才合乎佛教为法为人的精神。[/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前面这些道理,都是佛教徒容易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学佛从何处下手呢?使很多学佛人都感到茫然。有一些老太公、老太婆只知道念佛烧香,对这个问题并不知道。还有一些人用功打坐得到点境界和消息,去向某些大师请教,大师说:“抱歉,我不知道,不敢瞎说”。他不敢讲,因为他自己未修法,没有功夫,怎么知道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实际上佛教把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一个是竖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通过学禅、学密,把我们执着的习气,贪、嗔、痴都消了,就出去了。一个是横超三界,就是学净土宗——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多人学禅、学净、学密等,这些人知道从何处入手,但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着的缘故,就象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婆、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哪!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像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象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修法、了生死,有三种实证功夫。[/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一种我们真能做到念起不随,念头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滞,就象水上画图一样,在水上一划,水就合拢了。没有一点影子,没有一点痕迹。如鸟过长空,无有行迹,就能于生死岸头得自在,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不为业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二种,我们能够于前面讲过的两种境界,好的一头,坏的一头,都是平平常常,一点也不波动。我们的心没有好的喜欢,不好的就烦恼,那么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说,参禅刚开悟的人分段生死并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习气重,还未消除,心还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说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净土宗的人批评禅宗,说禅宗人虽然开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净土稳妥,即是这思惑未断之故。教下将无明粗分为见惑与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对境而生心;见惑就是知见。认识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邪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再不走错路,再不颠倒执着,就是见惑断了。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哪!人的习气总是见到好的爱,见到坏的就厌恶、烦恼,心不平衡,总在妄动,住执难舍,所以生死不能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出不了生死。做到第一种,念起不随,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东方就到东方,不受业力的牵缠,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种,心不随境牵,即能变化自在,了脱生死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三种是微细流注断灭,一切化空,唯有圆觉大智现前,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证道的真实验证。[/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我们修心中心法和参禅一样,都是从第八识下手,在心地上用功。这和其它密法不同,所以有人称之为禅密,和禅宗同一鼻孔出气,但在入手修法时略有不同。心密是用六个手印一个咒语打开本来,然后再用禅宗的保任方法,勤除习气,时时观心,处处觉照,而与禅合辙。一俟观照圆熟,证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归家稳坐,就不用觉,不要观了。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后把握。这样的功夫,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是要费点力气的。不费点力气你也做不到。说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没有用处。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不同的过程。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无妨碍,不管哪里都能去得,还要更进一步,连事事无碍的意境也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禅和子、真正的明心见性者。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成佛的关键![/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元音老人[/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四智呢?是由八识转的,叫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功夫,就是转六识、七识。转第六识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转成不分别而只观察的心。我们生来就喜欢分别,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好的要,坏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别当中生活,所以妄念纷飞、生死不了。第七识是传送识,就象我们单位的门房,把六识送来的信息都传到第八识里去。第八识是储藏识,就象我们单位的仓库,接受第七识传来的信息,把它藏在里面。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多生历劫的种子都在里面。要把这些种子都断掉,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萨才能断光。所以我们要加紧做功夫。“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就是现在因地修行时须着力转换六、七识,才能进而转换八、五识,圆成佛果。也就是说,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后来才能转成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从而圆证佛果。现在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是昏暗的,它什么东西都要,不论好坏,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圆镜智时,它就只照不动了,就不要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他是对外的。有偈云:“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八识要转成四智,也就是说,要圆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不是一悟道就成了,还差得远呢。要好好用功才行。[/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佛教的根本是大乘教,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是为自己,大乘教是为大家。“愿众生先我成佛”,是大心菩萨。你们大家都先成佛,我最后成佛。就要这样发心。现在的人不是这样想,别说成佛了,就是一点小利益,都争先恐后往前抢,哎哟!我第一个,我第一个,排队我站第一个,他要捷足先登,这就是凡夫心。所以学佛心量要大,越大越先成佛。要发大心,才合乎佛教为法为人的精神。[/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前面这些道理,都是佛教徒容易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学佛从何处下手呢?使很多学佛人都感到茫然。有一些老太公、老太婆只知道念佛烧香,对这个问题并不知道。还有一些人用功打坐得到点境界和消息,去向某些大师请教,大师说:“抱歉,我不知道,不敢瞎说”。他不敢讲,因为他自己未修法,没有功夫,怎么知道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实际上佛教把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一个是竖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通过学禅、学密,把我们执着的习气,贪、嗔、痴都消了,就出去了。一个是横超三界,就是学净土宗——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多人学禅、学净、学密等,这些人知道从何处入手,但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着的缘故,就象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婆、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哪!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像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象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修法、了生死,有三种实证功夫。[/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一种我们真能做到念起不随,念头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滞,就象水上画图一样,在水上一划,水就合拢了。没有一点影子,没有一点痕迹。如鸟过长空,无有行迹,就能于生死岸头得自在,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不为业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二种,我们能够于前面讲过的两种境界,好的一头,坏的一头,都是平平常常,一点也不波动。我们的心没有好的喜欢,不好的就烦恼,那么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说,参禅刚开悟的人分段生死并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习气重,还未消除,心还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说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净土宗的人批评禅宗,说禅宗人虽然开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净土稳妥,即是这思惑未断之故。教下将无明粗分为见惑与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对境而生心;见惑就是知见。认识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邪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再不走错路,再不颠倒执着,就是见惑断了。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哪!人的习气总是见到好的爱,见到坏的就厌恶、烦恼,心不平衡,总在妄动,住执难舍,所以生死不能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出不了生死。做到第一种,念起不随,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东方就到东方,不受业力的牵缠,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种,心不随境牵,即能变化自在,了脱生死了。[/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第三种是微细流注断灭,一切化空,唯有圆觉大智现前,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证道的真实验证。[/backcolor]
[backcolor=rgb(188, 211, 229)] 我们修心中心法和参禅一样,都是从第八识下手,在心地上用功。这和其它密法不同,所以有人称之为禅密,和禅宗同一鼻孔出气,但在入手修法时略有不同。心密是用六个手印一个咒语打开本来,然后再用禅宗的保任方法,勤除习气,时时观心,处处觉照,而与禅合辙。一俟观照圆熟,证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归家稳坐,就不用觉,不要观了。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后把握。这样的功夫,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是要费点力气的。不费点力气你也做不到。说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没有用处。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不同的过程。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无妨碍,不管哪里都能去得,还要更进一步,连事事无碍的意境也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禅和子、真正的明心见性者。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成佛的关键![/backcolor]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8楼
(七)第七识末那——思量执“我”之识
善男子,第七识可称为意,又叫末那识,是思量之识,是心识中掌管思量的部份。第六识依它而立。
它若遇外缘,随即生起你我之想,牢牢地执持着有一个“我”与外境相对。
七识末那是六识之本,也是八识阿赖耶的主观部份,但它却错谬地视自己为心识的全部,不知有八识阿赖耶的存在,更不知自己活力软弱,难制前六识,却常为意识所转,统治之权常失。
善男予,第七识共有十八个心所有法,比第六识所有的心所有法为少,故活动功能也自然比六识为少了;
末那识有四个根本烦恼心所有法——贪、痴、我见和我慢,
八个随烦恼心所有法——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和散乱;
五个遍行心所有法——触、作意、受、想、思, 和一个别境心所有法——慧。
善男子,这十八个心所有法,若遇外缘,便即生起。
第七识能不断地审察、思量内外之境。十八个心所有法中,以作意、想与思的活动力最强,为七识之特色。
无论末那识所起的心识作用是善是恶,都能影响第六意识,令它指挥前五识作业。因此,末那识活动时,便能指挥根身的活动。可是,它活动的时候却远比意识为少。这样,第六识便常代理他身口意的活动了。
为什么这现象会出现呢?
善男子,七识末那,虽然恒审思量,能指挥第六意识作业,但是在一般的众生里,七识的活动力都较六识为弱。这是因为不爱思考的人总比爱思考的人为多。就是最爱思考的人,在日常的生活里,大部份的时间,都倚赖第六识的惯性活动去处理日常的刻板事务;真正要思考的时间,其实很少。
因此,七识便常备而不用,在审察思量力不生起、或虽生起而不强、或还未能即时生起的时候,活动力极强的第六意识,便会自作主张,抢先地根据惯性,引发身口意的活动了。
第六识机械、惯性的活动,本从第七识末那以往的思惟决定而起,或偶然随意的反应而生,现在却倒转来影响了七识未来的决策,使它恒依惯性行事,令惯性更牢固。有时在七识能够作出思惟活动之前,六识机械的反应已经出现,身口意的活动早已不自觉地引发了。
到这时候,七识要控制六识的活动,也倍感困难。
六七两识就是如此互相薰一习一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
善男子,一般的众生,虽然少用七识的思量能力,却无时放下它的“我执”作用。只要心识的任何作用一生,那“我执”便同时并起。
就是因为这“我执”的生起,众生便镇日与外境恒起差别,与人生你我之想,妄念频生,争强斗胜,永远难知万法同体、你我本一了。
七识末那使众生感到有一个“我”在感受与做作,使他误认这“我”是心识之主体。
善男子,心识之主,其实是形相微细、凡愚难解难知的第八识阿赖耶。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19楼
本帖最后由 aann 于 2021-10-20 14:34 编辑
到这时候,七识要控制六识的活动,也倍感困难。
【六识善、七识善】
【六识善、七识善】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20楼
投机成于六识,熟于七识,大成则...
韬客社区www.talkfx.co